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禅观与净土 > 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5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2/2页)
  
  这个问题不是只有你被骗钱而已,它的问题更严重是在哪里呢?后面会说到。你亲近这种“善知识”,当然你的钱就花光了,但这个问题还不大,更可怕的是你养成一种错误的因缘观念,你会以为人生的改变是先从改变外因缘,然后再改变内因缘,他会给你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个糟糕了!他这个因缘法的操作,刚好颠倒。
  
  佛法是要我们先改变内心。因为你外面的结果是过去的业力,你先求认命,认命以后你重新发愿,由内心慢慢慢慢去引导外境。结果他刚好相反,他直接改变外境,你这个人你该放逸继续放逸,没事,我来帮你处理。这个是一种错误的因缘操作方法——直接改变外因缘,那当然结果就是没有效果。这是佛陀预言末法时期,这种逆向操作因缘法的恶知识很多。
  
  好,我们看下一段,佛陀的清净教诫。我们怎么样来判断一个善知识,我们看下一段。
  
  佛教舍贪: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佛陀对于这种佛弟子,这种比丘,他们即将面临住持正法,统理大众的责任,身为一个领众修行的善知识,他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他必须“循方乞食,舍其贪爱,成菩提道”。循方就是他一家一家的、有次第的,不能选择性的去乞食,就是说这个人贪爱的烦恼要轻薄。作为一个善知识,他的贪爱要轻薄;第二个,他“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他对今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人生过客,透过今生来成就来生的理想。
  
  所有的善知识,不管你是修密宗、禅宗、净土宗,什么宗都没关系,你修的法门会不一样,但是善知识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相貌,他的人生一定是内因缘带动外因缘,他是以愿力来主导生命。愿力它的相貌是无所求,随缘,因为一个活在愿力的人,他的人生是活在未来,他不把今生看得太重。他的目的是透过今生去实践他来生的功德,所以他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的心是住在来生,
  
  他是为了未来而活的,所有的善知识没有例外。也就是说善知识他是“但有所愿,无有所求”。因为你有所求就是攀缘,那你是活在外因缘,你活在外因缘,你是活在生死业力,你怎么是善知识呢?这是很简单的判断方法。
  
  善知识的修学对今生是完全随缘尽份的。因为他只有愿力没有攀缘,这是佛陀说的,所有的善知识没有例外。他一定是用愿力来主导他的生命,而不是由他的业力来引导他的生命。
  
  我们再往下看就更清楚了,佛陀讲这个假装善知识的重大过失,违教深害。好,请合掌。
  
  违教深害: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这个贼人指的是现出家相的,所谓“善知识”的比丘比丘尼。本来佛陀示给你这个出家的僧相,是要你宣扬佛法,结果你不但没有宣扬佛法,你还朝着一种错误的引导,假借佛陀的袈裟,结果把三宝的功徳给败坏了,造种种杀盗婬妄的业来当做佛法的修学,而毁谤出家的这种少欲知足、安住内心的愿力的修行者为小乘道。最后结果贻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一个讲感应神通的人,他的问题还不是说让你的财物损失而已,这个会对你的知见产生一个错误的误导,这很严重!你想你的师父告诉你,你不用改变你的内心,我直接改变你的外在的因缘就可以了。那你想这事情多好啊,你有灾难,拿钱出来就处理了,你想我怕啥?我师父帮我处理了。这个时候你造业啊,越造越严重!你以前造业还有惭愧心,这个时候你把因果的思想给断了,你认为可以用外在因缘来改变内在因缘,认为花钱可以改变,可以当修行,你没有在心地上重新忏悔发愿去创造一个新的力量。可能刚开始你过去善业还在,但是你业越造越重,等到你业已经承受不了了,你的善业承受不了的时候,你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因为你对因缘法产生了错误认知。
  
  不是外因缘就可以改变内因缘,你错了!是内因缘去改变外因缘,你被这种所谓善知识误导,所以这个地方的问题是这个邪知邪见的可怕!让你在造罪的时候,你本来没有遇到这个善知识,你造罪还有惭愧心,结果他显神通以后,你想我怕啥?你更没有惭愧心,你造的罪更重,所以问题在这里。他不仅伤害到你今生,问题是他把你的来生也伤害。
  
  好,我们往下看,佛陀教我们舍贪的一些方法。就方便,就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尽量放弃外因缘,尽量去修学我们内心的忏悔、皈依、发愿的内因缘。佛陀讲出一个善巧方法,我们来把这段经文读一读,你就知道他的方法。好,有三段,请合掌。
  
  舍贪近道: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这个地方是说一个方法,就是假设我们发心修念佛三昧,可能有时候顺利,有时候不顺利,有时候业障现前,那怎么办呢?身然一灯,或烧一指,在身上烧一炷香。所以说这在我们受菩萨戒的人,是很关键的!受三皈五戒都变化不大,你受三皈五戒都是人天法,但是一般生命的重大转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在家居士受菩萨戒;一个是出家受出家戒。这两块是非常重要的改变,非常重要!那是从根本的改变!如果你没有出家,你人生只有一种改变——就是受菩萨戒。
  
  受菩萨戒为什么会改变呢?因为他开始发起愿力了,就是我过去用我的攀缘心攀缘外在的因缘,活在业力。好,过去就不谈了,过去的种种譬如过去死,从今天开始:我“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我生命只有三种力量来引导我——断恶、修善、度众生三种愿力当作我内在的善根。那么这种人他的生命要从外因缘的攀缘,转成向内因缘安住的时候,所以菩萨戒要燃香,它燃香的目的,下面会说明。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永远离开世间的业力的因缘,而调伏心中的烦恼。为什么燃香能够达到消除罪障、增长善根?古德解释说,因为我们凡夫对外在因缘的攀缘,它的根本来自于色身。当然我们也贪钱财,我们也贪求美好的饮食,外因缘的攀缘是多元化,但是你更贪爱你的色身,因为你所有的享受是以色身的感受为主。你为什么贪财?你为什么贪色?你为什么贪求美食?其实你为了满足你色身快乐的感受,它是根本。这个攀缘心是以色身为一个主轴,绕着色身的感受来扩散,所以你根本上能够把色身舍掉,你的攀缘心大概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收摄了。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先抓根本,擒贼先擒王。
  
  这个地方,就是佛陀透过这种法门,当然你用香供佛,对佛陀来说没什么差别,关键是透过这个法门,调伏你对色身的执取。因为你所有的攀缘都是满足你的色身,没有例外。你攀缘这个只是个过程,你目的是要满足你的色身,所以你能够把色身的这种执取放下,这个时候,你的罪业、业力就消失了。虽然你不可能马上成就无上菩提,但起码你对这种大乘的甚深的功徳,已经生起决定了,至少你已经开始走上一个正确的道路,你开始放弃外因缘,安住内在的愿力。假设你不能够因为这种舍身的因地——“纵成无为”,因为你因地带有妄想,你没有真正把色身放下,还有攀缘,那么你未来还是有一些生死的业力要还,正如佛陀的马麦正等无异,当然这佛陀是示现。
  
  这段经文我们解释一下。就是说所有的攀缘是以色身为根本,所以佛陀要我们为法舍身,为了追求无上菩提而放弃自己的色身。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佛陀有些法门它某种程度是表法的成分高,不是说要你真的把色身烧掉,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有点太过了。
  
  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燃个戒疤让你提醒一下,这个色身的感受是痛苦的,从痛苦中让你觉悟,你为了满足色身是不对的,是这个意思。
  
  在埔里有一个比丘,这是真实的事情。他住茅蓬,住一住不晓得是怎么回事,他就不吃饭了。不吃饭他就买很多油,就灌到肚子里面去,用这个布把自己缠起来,就把自己的身体烧了。烧的过程很痛苦,哀声大叫,这个是不合乎佛的意思。佛陀的意思只是让你透过这种燃灯燃香疤来产生一种愿望,知道生命是痛苦的,身是苦本,让你放弃对外因缘的追求,好好地安住内在的愿力,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真的要你把身体烧掉。
  
  所以我们在听,在研究佛陀的道理,你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陀真实的本意,是让你借相修心,透过这个过程来提起你的正念,把攀缘心收一收,不是真的要你把身体烧掉。因为你的身体是借假修真,虽然它是痛苦的根本,但是你要透过色身来拜佛,透过色身来念佛持咒,这一点我们说明一下。
  
  总而言之,如果你的内心是不决定的,你在受菩萨戒之前,你还是犹豫不决,你又想攀缘娑婆世界,又想要追求内在的菩提愿力,你很不决定,那么燃个香疤,它某种程度会让你更下定决心,以这个正法产生决定心。透过燃戒疤会提醒你一下,这叫做以法生决定心,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看诸佛的教诲。
  
  诸佛教诲: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好,我们在透过这个修习念佛三昧,先断婬,再断杀,最后断这个偷,这个是佛陀第三个很决定而且是成就清净功德的一个非常明确的教诲。这个断偷,是没有模糊讨论的空间,这个非常明确,一定要断。
  
  好,我们再往下看,三昧之本。
  
  三昧之本: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假设我们不断这种投机取巧的攀缘心,心不老实,老是想要透过一些方便,看看有没有最简单的捷径能够成就念佛三昧,别人拜一百拜,我看看有没有可能拜三十拜就取代一百拜的功德。你老是有一种想要去投机取巧的心情,这种人就不老实。他的后果:“譬如有人水灌漏巵”。就是你的这个心有破洞,但是你不断地加水,结果这个水都流掉了,“纵经尘劫,终无平复”。就是修行你不按正常轨道,总是想要投机取巧,它的后果是:你的功德就不能累积,不能累积下来就漏失掉了。
  
  好,我们看这个施舍之法。怎么样断除攀缘心,让自己老实修行?佛陀提出四个方法,我们把这个四段先念一遍,施舍之法。
  
  身舍贪悋: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心舍慢瞋: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身心舍尽: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不着权乘: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陀说,修行人首先你已经断了“杀、婬”两种过失,已经难得了,你现在就要修老实,不要投机取巧。第一个,身舍贪悋。你能够把自己多余的钱财做一些布施,舍贪。因为你这个不老实,就是贪求,贪求当然贪求很多,你可能贪求功德,贪求这种财物等等。
  
  第二个,舍慢。“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在大众当中这个更难了。人家骂你、打你,你能够放下心中的面子。
  
  这个是这样子,老实修行,重要的就是你不要跟人家比较。修行每一个人都是个案,没办法比的,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不一样。诸位!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就是没有两个人是走在同一个跑道。即便我们同时都要回家,通往净土,每一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叫方便有多门,我们只有目标,最后结果是一样。修学是结果,只有结果——成佛结果是一样,过程没有两个人是一样,没有!所以你没有必要比较。
  
  你说,你一天拜一百拜,我一天拜两百拜跟你拚了,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时间跟他的时间不一样,尽心尽力就对了,你的时间比较少,你一百拜的功德就够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不老实,某种程度你就是跟人家比较,你没有真实地把心收到你的内在的愿力中,你还是活在攀缘,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这么久,还是这样子,因为你都没有收心,你永远活在业力。一个真正的心是收会到内因缘的人,他不会跟别人比较,该干啥干啥,做好自己定位就好,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第三个,“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色身自己够用就好了,反正一个发了愿的人,他的生命的目的在于创造来生,所以他今生该有的东西尽量施舍,对这个得失心也施舍。当然这个“身肉骨血与众生共”,这些东西只能够随喜赞叹,不是让你付诸行动。
  
  最后,“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陀在整个方便法门当中也讲到感应,但是这些感应,佛陀的目的是要你从内心中求。大乘的感应都是“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是站在无所求无所得的角度,心寂静了才有感应。
  
  诸位!感应这件事情,感应的意思就是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它的条件要顺从,就是你跟佛陀虽然层次不一样,起码你们两个是怎么样?在同一个道上。套一句古人说的话,你们两个是同一个鼻孔出气,同一个生命体,同一个愿力。如果你的攀缘心很重,佛陀的心是安住在真如,你是活在攀缘心,结果你也有感应,你知道你是跟谁感应?对了!你跟众生感应,因为你跟他心心相印。
  
  所以念佛人,我问你一个问题:念佛感应很多的人这个好不好?这个人你说我念了半天都没有感应,他有很多感应,你觉得你比较好,还是他比较好?没有感应比较好!诸佛菩萨的感应都不明显的,都是冥应,暗合道妙,巧入无生,那种感应很明显的都不是佛陀。你不要以为感应多,你这个攀缘心跟他的攀缘心,你们两个气味相投,鬼神最喜欢跟你感应,所以这个就是不了义。
  
  好,我们看总结,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前面所说的是三世诸佛的一种正知正见,违背这个说法的是魔王的邪知邪见。作为一个《楞严经》的照妖镜,佛陀在《楞严经》中讲出一个非常明确而清晰的相貌,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这种清净明确的教诲。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再把这段做个总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