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章·“我们终将重逢。” (第2/2页)
【物理学家埃弗雷特曾提出:当电子穿过双缝后,将出现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世界。】
【物理学家玻尔则提出了著名的“哥本哈根解释”:在一个世界中,人们发现电子会通过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发现电子会通过右边的狭缝。】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也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当外人观测盒子,可能产生两个结果。其一是原子衰变,猫死了。其二是原子没有衰变,猫存活。这两个版本将完全独立平行地演变下去——即量子过程让世界分裂成了“两个平行世界”。】
【作为文科生,徽白头都要炸了。】
【安忒托莉亚却很快懂了:“所以,我们必须像实验中的‘电子’一样,穿过星球表面的‘双缝’。”】
【伊迪丝耸耸肩:“没错,我们这一亿人将成为薛定谔的猫。”】
【布莱克哈哈大笑:“这些理论,我听不懂。总而言之就是我们会分裂成两个版本!对吧!”】
【在人们紧张的注视下,小世界缓缓通过了彩色星球表面的“双缝”。】
【通过的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化身为了电子,同时出现在了左边,又同时出现在了右边。分裂成了两个版本。】
【简直就像一个物理实验——科学家只射出一个电子来通过双缝,但还是出现了多个电子才会出现的干涉现象,这意味着一个电子同时进入了两个缝隙。就像你前面有两个通道,你分裂成了两个人,同时走了过去。】
【徽白所在的“罗瓦莎”,与伊鸠莱尔所在的“创生之镜”正式融合。】
【该文明正式更名为——】
……
【“创生之镜·罗瓦莎”】
……
【至此。】
【这个文明化为了两个平行版本,镜子般相互照映、相互独立、平行发展。】
【经伊鸠莱尔命名,两个版本分别名为——】
【……】
【“光面”与“暗面”。】
【……】
【所有人在“光面”与“暗面”同时存在着,宛如被分成了两瓣。也许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光面”与“暗面”会产生时间流速的差异,一个处于第二纪元,一个处于第四纪元。】
【在这之前,伊鸠莱尔单独找徽白谈了一次话。】
【“由于你是第一玩家,你的位格很高,双缝未必能把你切成完全对应的两瓣。”伊鸠莱尔道:“如果不想被双缝切成奇奇怪怪的模样,你最好亲自操刀,把自己提前分割好。”】
【徽白望着浩瀚星空,望着彩色的星球,望着已经看不到故土的方向,露出释然而洁净的笑容:】
【“好。”】
【“我会好好切割自己,务必在失去记忆的情况下……让每一个‘我’,都能建起一支势力,保护所有人。”】
【“然后,等待。”】
【“等待……我与十亿家乡故人们的重逢。”】
【“对了,伊鸠莱尔。”徽白侧头,露出惯有的、温柔的笑容:】
【“——你觉得,‘徽碧’、‘徽墨’、‘徽紫’、‘徽赤’这样的名字怎么样?”】
……
“哗——哗——”
湖水拍岸。
苏明安骤然惊醒,神情微醺,手中酒液已然见底。
以往他喝一口就醉倒了,这个道具却能让他保持清醒。
“光面与暗面,罗瓦莎的起源……原来是这样,我全明白了。”他望着空空的黄金杯,脑中渐渐明晰。
他能猜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途中,一个名叫“卡萨迪亚”的人类叛徒会出现,他取走了世界之源,灌注了荒诞不经的二次元要素,让星球演化成了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随后,卡萨迪亚升维消失,人们只能作罢。
徽白身为第一玩家,必定有类似“灵魂摆渡”的储存技能,可以储存一些已死者的灵魂。而徽白大概率经历过“旧日之世”、“废墟世界”这些副本,因此他储存了“苏文笙”、“离明月”等人的灵魂。
只要徽白与世界树谈一笔交易,许出“我成为世界树的打手”为代价,复生这些灵魂,拥有庞大生命力的世界树应该可以做到。
“所以,在第二纪元【暗面】,徽白是隶属于世界树的秩序守护者,这是因为徽白付出了自由为代价……”苏明安忽然明白了。
不过,就算复生了“离明月”、“苏文笙”。由于这些人所在的副本尚未得到最高难度完美通关,故而此时的他们并不是唯一真实的他们。只有等到他们所在的副本得到救赎,唯一真实的结局收束到他们身上,他们才会成为完整的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只会记得最终结局的一切,只会记得那个结局拯救他们的‘第一玩家’,而不是徽白。
徽白以记忆为代价,让所有人活了下来。
徽白又以自由为代价,复生了已死者的魂灵。
徽白将最大块的“自己”留在了【暗面】,成为秩序守护者。
徽白将“徽家众人”投放至【光面】。
赋予徽碧以学术态度与智慧。
赋予徽墨以强悍实力与机敏。
赋予徽赤以善良心肠与沉稳。
赋予徽紫以超凡魅力与幸运。
最后,留下一个最本真的“徽白”,成为被天族打一下就骨折的“红塔混子”。
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切,都作为“代价”,切割了出去。
像是一位被分食的“神明”。
一盘“最后的晚餐”。
为了大局。
清醒的一亿人自愿陷入混沌无知,抛却故乡,抛却记忆,步入完全陌生的土地,做一群一无所有的“愚人”。
当他们抬起头,昏沉而混沌的眼里,倒映着的仍是浩瀚星海,与朝他们奔赴而来的故乡。
——这就是罗瓦莎第一纪元之初的故事。
被埋葬的过去,被遮掩的历史。
这就是,初代第一玩家的故事。
……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