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北狼烟(2)

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北狼烟(2)

第五百九十三章 西北狼烟(2) (第1/2页)
  
  元祐元年八月癸卯(十八)。
  
  赵煦站在景福宫的宫门前,看着一辆又一辆,满载着铜钱的车辆,将一车又一车的铜钱,送入其中。
  
  此刻,赵煦的心中,燃烧着万丈豪情。
  
  “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每一车的铜钱,都代表着一场胜利。
  
  而运载铜钱的车马,却络绎不绝。
  
  即使把太仆寺的所有骡马都已经动员,也无法一天就将所有铜钱,全部送到封桩库。
  
  这已经是开封府向封桩库转输铜钱的第四天了!
  
  而且,还得继续运个两天,才可能运完!
  
  没办法!这些钱的数量是惊人的一百四十五万贯!
  
  共计十一亿一千六百五十万钱,取元丰通宝小平钱,每枚重2.5克计算,它们的总重量已经将近两千八百吨。
  
  按照元丰通宝,含铜量平均七成算,这些铜钱融化后,可以得到接近两千吨的铜料。
  
  金部员外郎前不久上奏,言大宋诸钱监,前八个月铸钱也不过两百七十八万七千余贯。
  
  换而言之,这些钱已经达到了整个大宋天下州郡钱监今年铸钱量的接近一半了。
  
  但,这些钱却只是汴京及其周围的一百七十多个敕建寺庙,‘自愿’按照佛祖教诲,‘慈悲为怀’,向淮南诸州义捐的赈灾款。
  
  只能说,大和尚们是真有钱!
  
  而且,有钱的都有些过分了。
  
  平均每個敕建寺庙,义捐近万贯!
  
  大宋寺庙之富,让朝野震惊,也让两宫震撼。
  
  “难怪三武一宗都喜欢灭佛……”
  
  市井中,难免出现了类似的窃窃私语。
  
  同时,各大寺庙的香火,开始出现了短期下降——主要是好多百姓,不太想去上香了。
  
  和尚比他们有钱多了!
  
  虽然过去,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
  
  但当大和尚们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而且是现金——全部都是铜钱。
  
  没有拿布帛、香料这种需要变卖才能变现的东西来忽悠人的时候。
  
  这属实让汴京百姓开了眼了。
  
  “诸寺主持、首座们,还是懂佛法的嘛!”看着一车车的铜钱,被送到封桩库里,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给出了他的评价。
  
  “告诉祠部、开封府,诸寺主持、首座们,既然已经领悟了佛祖的慈悲之心,参悟了我佛普度众生的禅意,那就必是高僧。”
  
  却是浑然忘了,就在数天前,他还在指示着开封府、大理寺和祠部,对大和尚们喊打喊杀。
  
  甚至照着觉照寺的模版,如法炮制直接将好几个大和尚,丢进了监狱,同时从民间选拔了几个新的大和尚,让这些人成为了敕建寺庙的新主持、新首座。
  
  这些新上任的主持、首座,崽卖爷田心不疼,一上来就无条件配合。
  
  大和尚们这才终于低头认输。
  
  不止乖乖的凑够了钱,还乖乖的按照赵煦的命令,将质库从寺庙中搬出来,来到了汴京城中。
  
  余波影响到了开封府甚至洛阳的寺庙。
  
  于是,这些地方的大和尚们,连忙表示愿意合作,只求朝廷高抬贵手。
  
  自然,赵煦也就不会赶尽杀绝了,点到为止。
  
  总不能,整个天下的敕建寺庙的主持、首座们,都是作奸犯科、不守戒律的。
  
  左右近侍、内臣们全体躬身:“唯。”
  
  对赵煦,已是五体投地。
  
  没办法!
  
  先帝在时,为了增收,派吴居厚去京东,遣王子京到福建,让蹇周辅父子在江西。
  
  把这些地方的地皮都快刮冒烟了。
  
  也不过增加岁入数百万贯。
  
  而这位官家,不烦百姓,不加赋税,不害士大夫。
  
  然后户部侍郎章衡报告,今年大宋岁入,可能会接近元丰七年的数字。
  
  即使达不到,也起码可以做到元丰七年九成左右的水平。
  
  石破天惊!
  
  要知道,在去年,也就是元丰八年,官家即位时,可是废黜了京东路的保马法,甚至直接让熊本在京东路,将国家的马,全部低价卖给保马户。
  
  同时,下诏停止了京东路榷盐、榷铁政策,调查福建的王子京、江西的蹇周辅,拨乱反正,恢复当地正常的秩序。
  
  然后又是罢黜市易法,又是扑买堤岸司。
  
  同时,改革青苗法,修改免役法。
  
  朝廷收入在元丰八年,因此少了差不多五百万贯。
  
  这本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而今年,却在加速赶上元丰七年的岁入水平。
  
  而且,这是在经历了去年的旱灾以及河北水灾、今年淮南大旱后的基础上实现的。
  
  朝野上下,目瞪口呆。
  
  而有关方面,则给出了详实的解释。
  
  首先,天下铜矿,因为官家推恩,胆铜法所得的铜,减免一分矿税的政策。
  
  所以,天下铜矿矿主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铜矿产量随之暴增。
  
  今年前六个月,天下铜矿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元丰七年全年!
  
  章衡也在朝堂上,将铜矿产量为何增加这么多的原因,说了出来。
  
  一是:过去的铜矿主因为矿税原因,想方设法的隐匿铜产量以牟利,如今,这些被隐匿的产量,通过胆铜法的名义,出现在了合法市场上。
  
  二是:胆铜法的全面推广应用,使得各地铜矿,多了一条新的炼铜手段。
  
  三是:很多曾经枯竭的铜矿,因为胆铜法,可以再次生产。
  
  四是:因为朝廷鼓励,而且政策得当,所以铜矿主更舍得投入,也更有动力扩大生产。
  
  总之巴拉巴拉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官家圣明!
  
  而铜矿产量的增加,也使得今年前八个月,天下钱监铸钱量,超过了元丰七年的水平。
  
  仅仅是这一项,增收的收入,就达到了百万贯。
  
  此外,福建路、两浙路还有京东路。
  
  今年的商税,全部猛增!
  
  仅仅是京东路一路,预计增收的商税,就多达数十万贯。
  
  而福建路和两浙路,增加的商税水平,则远超京东路。
  
  特别是福建路,随着蔡确到任,开始主持泉州市舶司建设。
  
  在这位宰相推动下,泉州市舶司的港口工程,快速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吸引来大量海外商贾。
  
  市舶司还未开业,就已经通过商税,赚到了十几万贯!
  
  两浙路那边,明州市舶司报告,因为海路通畅,也因为‘胡商’纳税积极性提高。
  
  所以,今年明州市舶司的商税收入将达到去年的两倍。
  
  而,如今的大宋,又因为宋辽交子贸易条约,通过岁币交子化,将那每年白银二十万两,绢布三十万匹的支出节省了下来。
  
  甚至还通过宋辽交子贸易,赚了几十万贯(兑换的手续费以及商税)。
  
  此外,南征交趾,迫使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并平价和买交趾稻米百万石。
  
  而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依汴京米价石米一贯半,价值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贯。
  
  总之,按照户部的说法。
  
  如今的大宋经济,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只不过呢,章衡没有说实话。
  
  他只说了部分事实——岁入确实增加了。
  
  但,支出同样猛增!
  
  旁的不说,福建路那边增加的收入,是直接用到了泉州港的建设和船厂的修建上了。
  
  明州也是一样。
  
  为了鼓励明州的私营造船厂以及私营船主出海的积极性。
  
  陈睦不止把明州市舶司的钱全部砸了进去。
  
  还把两浙路本应送到汴京的税收,也截留了一大半。
  
  同时,淮南大旱,宋用臣不止带了两百万贯去救灾。
  
  还直接在真州,截留了一百万石本该入京的漕粮。
  
  此外,元祐军赏令,就更是吃钱的大户。
  
  拿着在京禁军的赏格,来鼓励西军。
  
  西军将士们,当然会嗷嗷叫。
  
  可一旦发生大战,赏赐支出起来,那也得大出血。
  
  至于耍赖这种事情?
  
  是没有人敢做的。
  
  因为,上一个对军队耍赖的赵官家,最后只能在高粱河,玩驴车漂移。
  
  哪怕赵煦没在现代留过学,这个教训他也是不敢忘的。
  
  因为一旦如此,那么下次,西军的将士们,恐怕射一箭就得看到赏赐,才肯拉弓射下一箭了。
  
  打工人都是这样的。
  
  老板第一次画的饼没有兑现,那下次画饼就别指望他们信了。
  
  所以呢……
  
  “还是得赚钱呢!”
  
  赵煦在心中感叹着。
  
  没办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军一动,更是靡费亿兆。
  
  于是,眼前的这些铜钱,看上去也就不那么多了。
  
  甚至,只能算杯水车薪。
  
  区区一百四十五万贯,尚不足以支应环庆路一岁的军饷。
  
  更不要说,斩首、俘虏的赏赐了。
  
  所以啊……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看了看熙河的方向,又看了看广西的方向。
  
  想要赚钱,还是得开源。
  
  在现在,只有棉花和蔗糖,可以填补大宋那嗷嗷待哺的财政缺口。
  
  “官家……官家……”
  
  赵煦正畅想着,孟卿卿的声音,就在他身后出现。
  
  “何事?”赵煦转过身来,看向孟卿卿。
  
  “两宫慈圣,请官家移驾崇政殿。”
  
  “嗯?”
  
  “都堂的宰执们,吵起来了。”孟卿卿压低了声音,告诉赵煦。
  
  “啊?”赵煦惊讶了一声,这可是很少见的事情。
  
  因为现在的大宋朝堂,总体上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旧党、新党的势力,互相制衡。
  
  两位宰相也都是老成持重,且很讲体面的。
  
  所以,哪怕有矛盾他们也会在私底下,通过交易、妥协来沟通。
  
  不至于闹到朝堂上,甚至在殿中争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