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 (第1/2页)
  
  送走石得一,冯景就领着早早排好班的刑恕进来了。
  
  「臣恕恭问陛下安。」刑恕来到赵煦面前,微微躬身行礼。
  
  因为是在私下场合,所以,不必如在朝堂上一般,行拜手礼什么的。
  
  这也是赵官家们,更喜欢在私人场合,召见大臣,商议事情的缘故——既有臣礼,自也当有君仪。
  
  大臣郑重而拜,皇帝能坐着受?
  
  这在中古时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就更不可能了。
  
  大臣若郑重行礼,则皇帝需要正衣冠相见,以表尊重。
  
  在私下,皇帝穿着常服,裹着帽子,大臣自也不需要一板一眼的和个道学先生般。
  
  「卿且坐吧!」赵煦微笑着招呼起来。
  
  「谢陛下!」刑恕点点头,熟练的坐到了赵煦面前摆着的一张瓷凳上。
  
  冯景带人,奉来茶水、点心,就退了下去。
  
  等刑恕喝了点茶水,赵煦就问道:「辽人怎么说?」
  
  刑恕答道:「一如陛下所料!」
  
  赵煦轻笑着抚掌,赞道:「善!」
  
  商品倾销,是一门前所未有的神通。
  
  因为从未有人施展过,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提防了。
  
  但赵煦知道,只要辽人从大宋大量采购廉价布匹,那么辽国自己的手工业怎么办?
  
  必然导致小农经济崩盘,从而引发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而大宋这边却不需要担心此事。
  
  因为宋辽两国,在人口上不成比例。
  
  根据现代人的考证,辽国人口,在如今约是九百万上下(辽人官方口径巅峰一百四十万户,但肯定存在大量隐匿人口,以及不在统计册内的少数民族)。
  
  而大宋呢?
  
  元丰元年,天下州郡的户口普查,计得户口一千六百七十万户!
  
  十倍于辽人!
  
  人口总数,更是在元丰六年之后,就可能已经突破了一万万!
  
  仅仅是开封府一地,开封府登记在册主户、客户如今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余万户,约两百万的水平。
  
  正是因为这前所未有的庞大人口数量,才让大宋的三冗问题难以解决!
  
  因为在本质上,所谓冗官、冗员、冗兵,都是赵官家们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内爆而做的选择。
  
  这是巨大的压力!
  
  是悬在赵官家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在同时,如此庞大的人口,也就意味着,有着无穷的发(压)展(榨)潜力。
  
  各地区经济情况的不匹配和物价的不对等,更是放大了大宋人民的发(压)展(榨)空间。
  
  比如说,这一次赵煦,给辽人开出的布匹的价格。
  
  看似是击穿了地板价。
  
  但实际上,却是有着两三倍的利润!
  
  为什么?
  
  因为赵煦织布用的蚕丝、苎麻等原料,是从大宋那些偏远军州收购来的。
  
  譬如说,蚕丝基本是浙东的,苎麻则是荆湖南路、广南西路等州郡采购来的。
  
  价格相当感人。
  
  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又与发达的中原地区,相距遥远,所以商贾们都不爱去。
  
  当地百姓养的蚕、种的苎麻,基本只能自用,根本卖不了钱。
  
  监察御史彭汝砺在熙宁九年时,就曾为这个问题上书赵煦的父皇说:浙东西,丝每斤不至四百,民众乏苦,方无所售。
  
  没办法!
  
  大宋州郡
  
  ,甚至地方上的县乡,都是大肆设卡,对过往商贾,吃拿卡要,敲诈勒索。
  
  这还是对本州郡的人。
  
  若是外地商贾,没有过硬的靠山,贸然闯入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就是在赌命了!
  
  无论官吏,还是英雄好汉们,都很喜欢这种愣头青。
  
  都很愿意将之吃干抹净。
  
  所以古人云: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但赵煦就没有这个苦恼了。
  
  于是,早早命了陈睦,在浙江诸州,以下等蚕丝三百钱一斤,中等蚕丝四百钱一斤的价格,大量收购。
  
  有多少吃多少!
  
  然后,将这些蚕丝通过海运和漕粮一起运抵海州等中转地。
  
  再通过陆运转运到徐州,从徐州通过大运河运抵京中。
  
  因为是和漕粮一起进京的,所以,物流成本大大减少。
  
  每斤蚕丝运费不过十钱。
  
  按照过去的经验,十二两下等蚕丝就可
  
  以织出一匹绢,十两中等蚕丝,就可以织出一匹绸。
  
  而据陈睦所说,其实当地的蚕茧,价格更低!
  
  正好,沈括那边正在研究缫丝机,如今已经快要成功了。
  
  等缫丝机出来,直接在当地设立缫丝工坊和纺织工坊。
  
  就近利用当地廉价的蚕茧资源,制成之后,就地通过明州市舶司出口去海外。
  
  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的苎麻,也是同样的操作手法。
  
  只是,物流成本比浙江要高一倍以上。
  
  但,这依然是奇迹!
  
  因为是赵煦要的,所以这些苎麻全部用的是纲运之法。
  
  嗯,就是水浒传中,杨志押运生辰纲一般的方法。
  
  正好,地方厢军平素不是没事干?
  
  现在,赵煦给他们分配任务了。
  
  那二十钱每斤的物流费用,就是花在了纲运上(大头兵的赏钱和军官的磨勘【北宋纲运,将官押运一次就可以积功一次,像是纲马,有规定满多少次就可以迁一官】)。
  
  于是,这就相当于,赵煦加价每斤二十钱左右,从偏远军州,把当地廉价的资源,运到汴京。
  
  这种乾坤大挪移,只有皇帝能玩。
  
  也就是去年,大运河一度因为大旱断航,为满足汴京需求,所以有大量的苎麻,滞留于润州、扬州等运河物流中转集散地,得今年夏天才能运进汴京。
  
  不然,赵煦手里的麻布还会更多。
  
  而决定布匹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工了。
  
  织布是很累,也很废人的。
  
  过去,小农经济手工织造,要织一匹绢,哪怕是熟练的织工,也需要好几天。
  
  但现在,绫锦院的织工,用着太母车纺纱,一个人一天就能纺纱数锭,效率是过去的四五倍。
  
  这还是不熟练,未能完全掌握太母车的技巧的缘故。
  
  同时,也是因为如今的太母车的纱锭只有八个。
  
  等到将来,技术更加进步,纱锭数量达到三十二个,甚至更多!织工的技能更加熟练了,一个织工一天纺出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纺出的纱锭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可能就会问了——织工们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她们的收入肯定也会提高数倍吧?
  
  对此,赵煦只能回一个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