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师长冯天魁 > 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四分钟

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四分钟

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四分钟 (第2/2页)
  
  “小山,论我说,当初中央军缴获的马匹,跟西北交易的驮马,就不该给李家钰!”
  
  “李家钰那边是必须要给的,而且不能要回来,即便我们出川抗战,也不能打那些马匹的注意,人家李家钰也投入了三千马匹,正在全力查勘航路,哪里是绝对不能动的,这是抗战大局。蓝田玉派去的人汇报,仅那边大铜矿,一年挖掘,提炼八百吨以上的铜料,这代表着一亿多颗的子弹,运出来的钢铁更不用说,可以让重庆跟永州钢厂的钢材产量翻两番!“
  
  明白了,不管是楚天舒,还是秦国梁,都明白周小山的意思了,还是要去弄马。
  
  “我算过,我们要是依靠现在的汽车转运子弹到宝鸡,再到潼关,应付我们出川山西的抗战局面,我们至少要带一千万到两千万子弹出发,这还不算炮弹,手榴弹,炸药,地雷!”
  
  打仗就是打后勤,打弹药补给。
  
  秦国梁跟楚天舒都是军营里泡了十年的,这些常识,他们脑子里过一遍,就大概可以明白。
  
  “士兵随身携带,长途出川,根本带不来多少物资,我们一百多辆汽车,也支撑不了我们打一次大型战役,唯一可能支撑长时间抗战的方式,就是军队驮马化,人家一个日军甲种师团,工、骑、炮、辎各一联队,光汽车就超过八百辆,别说同时拥有的马匹数量超过八千,而他们一个师团却只有两万八千人左右的编制,我们现在多了两个警备旅,士兵超过六万,才六千多马匹,其中四千还都是骑兵用的!”
  
  两人都读了不少日本的军校教程,对甲种师团的编制情况也很了解。
  
  永州的汽车数量本来就不多,根本不可能跟日军一样,比对人数装备八百或者一千多辆。
  
  大牲口才是最适合川军的。
  
  日军一个骑兵联队,马匹才一千多一点,可是辎重联队,重炮联队,一个联队拥有马匹两千多。
  
  战场的上马匹最大作用,不是骑兵,是驮军械的。
  
  照周小山的说法,六十六师的驮马,要配上万匹左右,这简直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恒发洋行第二次去西北,收入比第一次都少了不少,今年他们肯定不会组织马队去了,毕竟很多物资,西北需要消化。
  
  “所以,我想趁着,今年冬天,现在还不太冷,去把马步芳抢了!”
  
  周小山盯着青海那个混账军阀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坐下的丑事,六十六师这帮人几乎都知道,打他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
  
  何况要弄大量马匹,只能去打青马和宁马的主意。
  
  “疯了,西北现在可是大冬天,那么冷,山口上全是西北风,连商行的马队都不敢去!”
  
  “到西宁还是有大路的,就是因为天冷,很多中央军,西北军的关卡,才敷衍了事,我们才能秘密行军!”
  
  “你觉得多少兵合适?”
  
  “要弄马回来,沿途还要开路,有时候还要趁着夜色过关,士兵太少不合适,至少要两个团!”
  
  六十六师一个团一般是两千多人,但是有四个团是加强团三千多人的。
  
  “两个团还是太少,我建议至少一个旅,我们一二二旅怎么样?我想跟马步芳过过招!”
  
  秦国梁无语了,楚天舒这小子,就是个战犯。
  
  说起打仗,根本不用动员,比谁都兴奋。
  
  “你们两个别声张,这是要司令拍板,别羊肉没吃到,搞的一身骚气,小山,没有其他人知道你这个想法吧?”
  
  周小山摇头,秦国梁立刻招呼两人不准再讨论,晚上他去找师座。
  
  刘湘跟着康泽,贺国光在办公室扯皮,两人都希望他回重庆,可是刘湘就是不想回去。
  
  后来终于冯天魁打了圆场,第一,同意六十六师进驻广元。
  
  贺国光立马不干了,说防区是军阀的手段,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这家伙说他不是去收税的,只是进驻,保护投资企业,连城都不进,而且兵也派去了,贺国光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是第二个条件,郭勋祺进驻宜昌,两个月接一批物资转运,贺国光就疯了。
  
  尤其是刘湘告诉他,这批物资是犹太财团迁川的设备。
  
  急的两人立马汇报了南京。
  
  南京那边吵翻了,好多人主张扣下入川的物资,尤其是宜昌转运的时候。
  
  可是一听说物资跟轮船都是大鼻头老外的,部分喊的热闹得,又不敢承担后果。
  
  康泽跟贺国光也没辙,只能在永州等消息,眼睁睁看着刘湘开着汽车去莲花别院休息去了。
  
  这批物资,他还真不怕国民政府敢查扣,首先船只都是英国跟法国国籍的,其次,七八条船上,技师,难民带上家属一共两万多大鼻头老外。
  
  连船只的雇佣,都是大卫带着一帮子老外自己干的。
  
  涉及入川的小型轮船来转运,货场就不能捏在人家手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