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清隐龙 > 230 独特的纸币

230 独特的纸币

230 独特的纸币 (第1/2页)
  
  当时间进入同治四年的腊月之后,整个塘沽港的海外贸易全部停滞了下来,剩下的就是中国人自己犒劳自己了。
  
  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走亲访友大采购的人群,一年两场大暴动非但没有减弱民众们过年消费的热情,反而因为今年收入的剧增而变得更加热切了。
  
  商业繁荣的地区自然百业兴旺,由于乐天洋行强势入驻塘沽给所有华商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让整个塘沽港全年的贸易额整整提高了四成。
  
  这是一个往年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所有商家年根盘账一个个笑的嘴都合不拢了,哪怕是最吝啬的商人,今年都给手下伙计小工们涨了工钱。
  
  满大街全是捏着银光闪闪银币的百姓,搁往年臭泥脚杆子、苦大力还想用上银子?可是今年所有人都托了肖乐天的福,那种一吹就能响的洋钱终于能装在百姓的口袋里了。
  
  满大街的活鸡活鸭、冻肉豆腐,粮油店和杂货行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有购买力的百姓,几乎所有商家都在抱怨准备的货物少了,一个个急的跳脚到处调货。
  
  今年不仅是各商家手下的伙计小工们过了一个肥年,就连平日里最舍不得花钱的农人也都精神抖擞了起来,以小王庄为代表的一众失地农人,居然也成了消费的急先锋。
  
  卖地的银两藏在家中还不算完,肖乐天为了感谢村民在他最危急时候的出手援助,还给这些百姓安排了个好活计。
  
  大冬天的没法动土,但是扎篱笆应该没什么问题,反正中国的百姓最怕的就是没活干,只要有钱赚,没有一个嫌冷嫌累的。
  
  沿着规划中的特区边缘,一条漫长的篱笆墙被编织了起来,无数农人一边拿着每天必开的工钱,一边惋惜的看着被圈起来的土地。他们知道明年开春之后,阡陌纵横的农田可就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了。
  
  还好大家还有肖先生护佑着,明年大庙也要开建了,百姓的心也就安定了,到时候在工业区里找些活干,怎么着也比土里刨食强啊。
  
  整个塘沽城的欣欣向荣是有原因的,就在进入腊月之时,两万精锐的湘军在沧州停住了脚步,翁同龢带着朝廷的旨意终于把大军给堵在了沧州。
  
  谁都不知道清流领袖和湘军大帅这两名汉人精英们是怎么谈的,反正最后曾国藩只带了24名护卫和他的九弟星夜前往北京面圣,漫天乌云彻底烟消云散。
  
  湘军撤退了,清流们也老实了,恩科照常进行,朝野上下好像突然把肖乐天这个人给遗忘了,没有任何人知道周道英、二毛和肖乐天谈判的结果,人们只是知道,当二毛回京之后立刻升了一级,已经是能和李莲英平起平坐的主管太监了。
  
  政治人物一个个都是猴精,他们眼睛里都不揉沙子,就从二毛的待遇上来看,肖乐天今年就算成功闯关了,这次清流赤膊上阵也没有奈何的了他。
  
  妖孽啊,实在是妖孽,朝廷和肖乐天之间的暗战明战打到这个份上,都没能奈何肖乐天,这说明肖乐天的根基已经很硬了,既然砍不动那以后也就只能借重了。
  
  北京城满城的抗议声消失了,漫天飞舞的传单和秘密散布的报纸也消失了,老百姓的眼睛又回到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上了。
  
  肖乐天平安,就代表工业特区会平安,整个塘沽商圈一片欢腾,每天邀请肖乐天赴宴的帖子摞的跟小山一样,不过这几天肖乐天可没工夫搭理他们,他正忙乎给自己的新军发军饷呢。
  
  现在肖乐天的新军总算是过明路了,朝廷允许塘沽组建一支不超过四百人的商人自治卫队。表面上说是和同知衙门的衙役还有剩余绿营官兵一起负责塘沽港的治安,其实所有塘沽百姓都清楚的很,这些身穿深蓝色呢子军装的士兵根本谁都招惹不起,他们才是塘沽地方实际的统治者呢。
  
  “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兄弟们再也不用躲在仓库里大晚上的去训练,就跟做贼的一样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以商圈护卫队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满清终于让步了!”
  
  肖乐天一声吼,换来如雷一样的吼声“万胜!万胜!万胜……”肖乐天吓的一抹汗,幸亏这帮傻小子没喊出万岁来,否则又是一个大罪过。
  
  新军营地周围是无数看热闹的农民,一看这雄壮的军姿下意识的就往后缩,这可是废掉绿营,偷袭八旗大爷兵的虎贲啊,今天可算是开眼了,塘沽有这么一群杀神震着,没准还真能过几年好日子。
  
  肖乐天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军队,点头笑道“弟兄们从夏天成军之后,一直征战到母国,都半年了,我肖乐天居然一文军饷没给大家发,惭愧啊,实在是惭愧……今天,我就把欠大家的全都给补上……”
  
  “士兵每月军饷墨西哥鹰洋五枚,班长每月十五枚,排长每月五十枚,目前军衔最高的连长每月军饷一百枚……这只是和平时期的饷银,战争时期饷银双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