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2/2页)
  
  陈暮没有一点骄傲的表情,只是说道:“我知道我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我也希望向大哥学习仁义之道,但我希望大哥应该明白,仁义是有条件的,不能一味地对别人太好,否则就会变成妇人之仁。”
  
  刘备沉思道:“四弟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义,武旬的父母因我而死,他要我报仇,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就说明我的德行还不够,他也不懂什么叫是非大义,所以我会把他当成敌人一样对待,但至少现在不是。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追求仁义,是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没有灾害,每个人都能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现在世道不好,今天我和黄巾贼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会举起屠刀杀死他们。但当有无辜者出现的时候,我依旧会保护他们,哪怕他与我有仇怨,我也会因为他弱小而庇护他,直到他可以自己生存下去为止,这就是我追求的俯仰无愧于天人啊。”
  
  看这意思,是要和我坐而论道?
  
  谁说刘备不喜欢学习来着?
  
  人家读书明明读得还不错嘛,知道不少大道理。
  
  而且早期的刘备居然这么充满理想浪漫主义,让陈暮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人。
  
  不过考虑到刘备当初任平原相时,那几乎与赵盾一样的节操品德,深受百姓爱戴,连刺客去刺杀他,都不忍心,便也能窥见年轻刘备时的品质。
  
  而且人的性格是会发生改变的,也许早期的刘备的确有接近于圣母般的仁义之心。但等再过个几十年流浪生涯,受到过社会的毒打,他或许就明白有些事情他的确做不到。
  
  陈暮想着。
  
  “大哥既然要俯仰无愧,这世上像武旬一样的孩子多得是,缘何不都接济过来?”
  
  “只要我见到,有能力,我自然会帮助他们。”
  
  刘备认真地回答。
  
  得,这一下子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论调上了。
  
  果然。
  
  人不能吃太饱。
  
  之前刘备啥都不是,还能劝一劝。
  
  现在当了官,算是有了能力,就一下子想搞点事情出来了。
  
  陈暮摇头说道:“我赞成大哥对反贼的儿子施以仁德,但施展仁德的方式却不赞同。你可以给他一些钱,或者帮他找到其他亲人,给他一些土地,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却不能够将他养在身边,这是取祸之道也。”
  
  刘备说道:“四弟的话是对的,但武旬内无亲人,外无宗族,只有一个同乡胡志收留他,就算给他钱,给他土地,他怎么能养活自己?我希望等他再年长一些,可以自保,再让他做打算。”
  
  “.....”
  
  陈暮还能怎么说。
  
  按照当时的儒家思想定义,陈暮的话才是正统。
  
  刘备的仁爱,反倒颇有点墨家的意思。
  
  不过这依旧是定义问题了。
  
  陈暮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反贼的儿子,就一定是反贼。
  
  他想说的是,我们是武旬的杀父杀母仇人,哪怕官军杀贼,是大义,不存在任何心理愧疚。
  
  但子为父母报仇,也是大义,不会因为你赡养过我,同样存在任何心理愧疚。
  
  所以把贼寇的儿子养在身边,是不符合孟子所言:“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这个理论的。
  
  毕竟谁也说不清楚你养的到底是狼还是羊。
  
  然而刘备也没错。
  
  反贼之子就一定是坏的吗?
  
  我施以反贼之子仁义,同样也符合孟子:“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这种较为狭义的恻隐之心。
  
  所以这种学术争端其实没啥意义,你说孔子,我聊孟子。我也聊孟子,你说孔子。
  
  说来说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了最后,刘备看着陈暮,认认真真地说道:“四弟,我知你虽晓微言大义,却与三弟一样,较少对下属施以恩情,对百姓施以仁德。却不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若时时刻刻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兼济之心,是不可取的。愚兄衷心地希望你将来做的官职比兄大,对百姓施以的仁义比兄多,品德比兄更加高尚。先贤曾经说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必也圣乎”。连尧舜都难以做到的品质,这是我向往德行。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在树立自己的仁义之心时,也能帮助他人树立;在思考自己的时候,凡事也能够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
  
  好家伙,自己反被教育了。
  
  陈暮无奈,只能拱手一礼:“弟,受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