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

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

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 (第1/2页)
  
  一月下旬,临近二月仲春,莽莽起伏的泰山从原来的翠褐镶嵌,苍黄交叠,到如今已是群山碧玉,层林尽染。
  
  队伍缓缓自南由北而来,远远地已经看到了那座地平线上矗立的浩大城市。
  
  曹操左右四下张望,临淄城附近除了莽莽泰山以外,东面是广袤的胶莱平原区,田野阡陌,桑林美竹,池塘里的鱼翻着浪花,一眼望去千里盛世。
  
  农夫在田间耕作,稚嫩的儿童在乡野玩耍,村庄繁衍生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像是春天的花朵,迎着朝阳盛放。
  
  只是让曹操觉得有些奇怪的是,来往百姓倒是多,唯独见不到六岁以上的儿童以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
  
  青壮好理解,毕竟是打仗嘛,现在全国各地都缺青壮,可孩童呢?
  
  难道青州连六岁以上的儿童都征兵?
  
  怀揣着这样的疑惑,曹操转头对陈暮说道:“子归啊,为何我见黄口小儿不少,却见不到几个垂髫?”
  
  黄口小儿是指十岁以下的孩子,垂髫则是指四五岁到八九岁,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是不用束发的,所以会垂下去,耷拉在头上。
  
  陈暮笑着解释道:“青州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所有六岁以上适龄儿童,都可以去书院读书,由官府补贴赡养。”
  
  “还有此事?”
  
  曹操震惊不已,随行的郭嘉也露出惊讶的表情。
  
  陈暮说道:“其实现在这个工作还是很难做,很多百姓不想让孩子去读书,青州适龄儿童不少,但进入学校读书者十不足一。”
  
  “十不足一吗?每年也得花很多钱吧。”
  
  曹操和郭嘉都是无语,哪怕十分之一,也很离谱了。
  
  因为这年头只有世家和寒门才读得起书,甚至很多有钱的豪强都不一定能够学习。比如一些寒门祖上阔过,留下几十上百卷竹简书籍,这些都价值千金,却没有人会卖。
  
  像刘备这样的落魄贵族,家里已经跟贫民没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恰好卢植回涿县开学授课,又有族叔接济他,也许大名鼎鼎的昭烈帝都有可能是个文盲。
  
  现在兖州徐州局势暂时平息,曹操和吕布打了个半斤八两两败俱伤,趁着两人都在舔舐伤口的时候,曹操就以探视戏志才的名义来青州。
  
  以前只听说过青州富庶,但到底有多富庶他却不知道,如今眼见为实,直到现在才亲眼看到了青州到底富庶到了什么程度。
  
  居然能够实行义务教育,让孩子免费读书。
  
  一时间曹操只觉得荒谬。
  
  如果把这些钱全都用来做军费,也许袁绍根本坚持不了这么久,早就被刘备击败了。
  
  陈暮也没有隐瞒,笑呵呵地介绍道:“花不了多少钱,整个青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有几人?且也不会长时间供养。”
  
  “花不了多少钱.......”
  
  曹操更加无语。
  
  或许一两个花不了多少钱,但那么多适龄儿童去读书,家里丁口就会少很多劳动力,生产力减少,还得负担,林林总总算下来,对于一块根据地的损失会极大。
  
  旁边的郭嘉忍不住说道:“让孩子读书或者对于以后会有用,可眼下大汉到处都在打仗,难道还有比平定天下更重要的事?”
  
  “呵呵。”
  
  陈暮笑了起来:“奉孝,你知道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看它将来能否长久屹立于这广阔天地之间的根本是什么吗?”
  
  郭嘉沉吟道:“如秦王扫六国,孝武世宗皇帝征匈奴,拥有一支强悍之军,则为立国之本。”
  
  “错了。”
  
  陈暮摇摇头:“大错特错。”
  
  “哦?”
  
  郭嘉纳闷问道:“连拥有一支强军都不算国家昌盛吗?”
  
  “当然不算。”
  
  陈暮微微一笑:“若是这样的话,大秦何在?前汉又何在?”
  
  郭嘉皱起眉头,稍稍思索道:“钱,国家有钱,才能安定天下,才能纵横寰宇。”
  
  “又错了。”
  
  陈暮抬眼望向远方:“当年齐国煮海盐以富甲天下,临淄城经商致富之人多如牛毛,比之秦楚赵燕韩魏有钱不知多少,可最后呢?”
  
  “额......”
  
  郭嘉想了半天,没有想到除了军队和钱以外,还有什么是衡量国家强盛的根本,于是不服气问道:“那子归兄不如说说什么才是立国之本。”
  
  陈暮指着远处的泰山学宫说道:“少年!”
  
  “少年?”
  
  郭嘉与曹操对视一眼,不明就里。
  
  陈暮骑在马上,远眺泰山方向连绵数十里的庞大学宫,淡淡地说道:“不错,正是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若一个国家的少年,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那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的少年们都能够读书识字,都能够有个安稳成长的环境,那么这个国家每一代都会强盛不衰。因为少年们会长大,会成为栋梁之才,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基石。”
  
  “他们长大之后,有些人会成为军人,组建起一支强军。有些人会成为商人,为国家带来财富。有些人会成为智谋之士,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可一切的前提是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读书习字,让他们明白世间的道理。军人要学会打仗,商人要学会经商,官员要学会为官,就连田间耕作的农夫,也要学会如何精耕细作,才能让粮食产量提升。”
  
  “若我们不去培养,让少年们如野草一般生长,那么将来在渴求人才时,便好像是在从蓬蒿野芜中寻求一颗粟苗般艰难。而若是我们对他们大力培育,那将来寻求人才,就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曹操跟郭嘉若有所思,仔细一想,竟觉得陈暮之言,似是至理名言般令人深省。
  
  因为他说得没错,这世上的人才少,不就是因为知识被垄断了吗?
  
  如果人人都能读书,在庞大的基数下,人才也会成倍的提升,到那个时候,国家岂不是很快就能昌盛起来?
  
  看着他们二人思索的模样,陈暮也是淡然一笑。
  
  目前青州不算新得的琅琊国和东海国,总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的大关,而6-10岁的适龄儿童在13%左右,差不多80万。
  
  但就像后世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一样,汉代同样也有很多人不想让孩子去读书。
  
  因为古人从四五岁起就已经算是家庭的半个劳动力,挖野草砍猪草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蛋,都能为家庭带来一些粮食,提供生产力。
  
  甚至很多愚昧的百姓认为读书无用,使得80万之中只有真正读书的孩子只有七八万不到。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错了,以往整个大汉才多少人可以读书?
  
  而为了让这些孩子能读书,各县都开设学校,光泰山学宫毕业之后,进入学校做老师的毕业生就不下两三千人。
  
  因为有在小学教授经验且无不良记录之人在升迁之中会择优考虑。
  
  之前说过,青州以德治,“品德”在档案中极为重要,若是品德高尚者,入仕为官也多以优选。
  
  所以全国各地慕名进入泰山学宫,在这里毕业之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地方的读书人就会选择去教书,一来工作保证,二来刷点“品德”,一举两得。
  
  当然。
  
  现在能这么做,是因为人口少,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才更容易推广德治。
  
  毕竟就那么点人,稍微做点不道德的事情,很快就能传出去。
  
  若是像后世那样十几亿人口,德治反而不方便推广,一是比较容易弄虚作假,不方便管理。二是人口基数太大,难以统一管理。
  
  特殊时期就得用特殊政策嘛。
  
  不过说是义务教育,实际也只是让孩子认识字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