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076章 先生随我去辽东

第076章 先生随我去辽东

第076章 先生随我去辽东 (第2/2页)
  
  瓮城附近遍布皇上的密探,刘招孙不敢留两人太久,匆忙将他们送出瓮城,临走时叮嘱,请他们帮忙尽快找到此人。
  
  康应乾不认识宋应星,他见刘招孙如此上心,便对此人颇为好奇。
  
  京师这么多达官显贵不去结交,偏偏要找一个无名之辈,而且为了寻找此人,不惜动用东厂番子,万一皇帝追究下来又有一场口水仗要打,也不知这刘总兵脑袋是不是给乾清宫的大理石磕坏了。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刘招孙悠悠念了句横渠先生的名言,留下一脸茫然的康应乾,扬长而去。
  
  次日一大早,瓮城战兵还在跑操,北镇抚司小旗官沈炼便跑来说,在西南城隍庙找到了宋应星。
  
  刘招孙大喜,连忙带上金虞姬和康应乾两人,跟着沈炼赶了过去。
  
  赶到南城城隍庙,远远望见一个身材清癯的读书人正在进香,沈炼指着那人对刘招孙说,这便是宋应星,江西来的举人,已经三次会试落第了。
  
  宋应星望着城隍殿正中供奉的开国大将徐达神像,眼前升起袅袅香火,眼熏得他眼睛有些红晕。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翁一瘸一拐,走到宋应星面前,伸出个破碗,宋应星长长叹了口气,从身上摸了一会儿,终于摸出五枚铜钱,犹豫片刻,还是放进了碗里。
  
  他望向老翁,语气亲和道:
  
  “老人家,城外阉人作乱,买些吃食,回家去吧。”
  
  说罢,转身便出了城隍殿。
  
  跨过门槛,身后传来老翁飘渺声音:
  
  “公子心善,目下坎坷曲折,然只是过眼烟云,障眼法而已,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公子前途,不可限量也……”
  
  宋应星听了无言,眼圈有些红润,晨风轻轻拂过他略显斑白的双鬓,三十岁不到的脸上写尽沧桑,晨曦映照下脸色越发显得灰白。
  
  远远望去,宋应星像是个从城隍庙壁画上走下来的小鬼,孤苦伶仃,于风中独立。
  
  他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
  
  万历三十八年开始,一、二、三回,今年竟是第三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他的文章。
  
  即便翰林院翰林们不能识才,连皇上也读不懂自己胸中韬略吗?
  
  他这次写的平辽之策,主张重开海运,由江浙吴淞运粮至辽海,不必走运河,策论还列举了海运较之漕运十二点优势,如减少官吏层层克扣,无需担心运河封堵,海运速也更快等…
  
  然而,还是没人能慧眼识珠。
  
  这是他和兄长第三次进京会试,三次便是三个三年,九年苦读,三次落榜。
  
  宋家只是寒门,为给两位举人筹集川资(路费),变卖了家里十亩上田,已是山穷水尽,剩余的八十亩,皆为下田,想卖也没人买了。
  
  宋应星站在晨曦微光中,望着城隍殿内走动的信众,不由想起宋家的《家典》。
  
  “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之膏火,培育得一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他从小便是所谓器宇不凡者,被家族重点培养,赋予众望。
  
  这些年来,族中亲人不惜钱财,花费重金,资助他和兄长入私塾,读圣贤书,参与科考。
  
  他闭上眼睛,想着这次回到江西奉新老家,何以颜面再见家中老小。
  
  不过现在他也不需担心这些事情,因为,他和兄长回去的川资,已经没有了。
  
  京师居,大不易。
  
  因为鄱阳湖道路被水匪阻截,兄弟两人在京师寓居了一月,十几两银子便花光了。
  
  他经过几日思索、盘桓,终于下定决心去卖字撰文,赚些零碎银子,填饱肚子再说,所以就到了城隍庙这里,看看这里有没有写字撰文的生意可做。
  
  他刚走过城隍庙山门,迎面走来个全身披甲的将官,身后还跟着几个凶悍家丁。
  
  宋应星知道北地武人蛮横,连忙闪开,从那武将侧身过去。
  
  “先生可是江西仕子宋长庚?”
  
  宋应星有些诧异的望向这武将,奇怪他为何知道自己的表字,他与此人素不相识,看他身上的山文甲,知道不是普通将官,迟疑片刻,才拱手道:
  
  “正是在下,敢问将军是?”
  
  “本官乃开原总兵,刘招孙。”
  
  宋应星望着眼前这个器宇轩昂的武将,这人头上包着块白布,却是很奇怪,他看了一会儿,才看出这便是前日午门献俘的开原总兵。
  
  “刘总兵有何事指教?”
  
  刘招孙拱拱手道:
  
  “听闻先生三岁便能作诗,过目不忘,不在张太岳之下。后博览群书,熟读经史诸子,对火器、屯垦亦有研究,都是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可惜会试三次不第,不知可愿委身投奔辽东?为吾皇分忧!”
  
  刘招孙知道,像宋应星这样的人物,实力不容小觑。只是因为他们把太多精力放在和科考无关的旁门左道上,所以才会没时间研究八股文,以致科举屡次不第,命运多舛。
  
  宋应星是比茅元仪更厉害的角色,此人研究领域之广泛,从哲学到建筑,从火器到农具,从医学到军事,都有所涉猎。
  
  更重要的是,此人信奉张载的格物致知,主张实践第一,是个实干派。
  
  实干兴邦,刘招孙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此刻,宋应星茫然无措站在原地,呆呆的望着眼前这个名动天下的年轻总兵和他身后站立的一众亲兵,听他语气不像是在开玩笑。
  
  这位落魄举人犹豫了很久,才终于道:
  
  “在下只是举人出身,连三甲进士都不及,不能登堂入室,如何能······”
  
  见宋应星还在犹豫,刘招孙上前拍拍他肩膀,笑道:
  
  “宋先生才学深厚,也有实干之才,本官听幕僚茅石民经常提起你,说先生有经天纬地之大才,不可错失!”
  
  “目下辽东危急,皇上与内阁许诺本官便宜行事,进士以下皆可直接录用,无需廷推,等到了开原,吏部的任命文书便会补上。”
  
  “开原参将府、兵备道、三万卫署、辽海卫署、察院、安乐州、开原备御都司,各个衙门,都有空缺,只要先生来了便可授官,刘某渴慕贤才,正如曹孟德所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应星呆呆望着眼前这个情绪激动的武将,听他这样东拉西扯,虽觉荒诞,隐隐却有些感动!
  
  无论状元还是进士,无论器宇轩昂还是天资愚钝,读书人的心思其实都是一样的!
  
  饱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
  
  刘招孙不是帝王,不过却有招贤纳士的能力,朝廷赋予他临时征募四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刘招孙这些时日在辽东做下的大事,早已传遍京师,宋应星平日关注辽事,不可能没有耳闻。
  
  宋应星不是傻子,他知道此时奔赴辽东,若能击败建奴,便可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宋应星犹豫良久,终于开口道:
  
  “刘总兵,茅石民现在可好?”
  
  茅元仪(字石民)是宋应星为数不多的朋友,两人志趣相投,都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属于科举制度下的异类,异类通常喜欢抱团,两人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惜茅元仪随杨镐去了沈阳,从此再无消息。宋应星怀疑他已在萨尔浒殉国,隔三差五向辽东来的商人打探消息,未曾想,好友竟在刘招孙麾下。
  
  “他,很好,每日忙着造红夷大炮,和工匠同吃同住同寝,夜以继日,如癫如狂。红衣大炮造成,便可一炮糜烂数十里,本官将用此神兵利器保卫开原,为国杀贼。宋先生,你,就不想去开原帮帮这位朋友?”
  
  刘招孙说罢,也不向宋应星解释什么是红夷大炮,接着道:
  
  “先生若能去辽东,拯救苍生,保境安民,正契合了横渠先生所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才是大道啊。”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