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宗室问题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宗室问题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宗室问题 (第2/2页)
  
  孙传庭也知道人情不好还,但目前他确实需要这四百匹藏马。
  
  在连番告谢后,他便领军北上普市所了,而木增也老老实实的守在开鸦驿。
  
  他可不会傻乎乎的出城去和安效良和阿迷农野战,木氏的兵马如果折损太多,对他们统治乌思藏东部,继续在昌都开矿不利。
  
  和沉辽之战一样,奢安之乱这一战中,大部分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
  
  或许是从皇帝和齐王的行为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因此他们都明白了保全实力的重要性。
  
  连武将都能想到这些、那么作为以操控人心为首要手段的一些野心家,自然也不甘落后……
  
  ————————
  
  “符白的意思是,想让我用五省将士和百姓的性命,来换取数百人的飞黄腾达?”
  
  在孙传庭领兵北上的时候,泸州石虎关内的守备府中,一个大腹便便,却浓眉善目的官员,正紧皱眉头,质问眼前人。
  
  在他的眼前,是一个身着道袍,头戴网巾的六旬老者。
  
  闻官员这话,老者也面露难堪道:
  
  “懋和(表字),眼下东林乱党咄咄逼人,石斋先生也是无奈,才出此下策啊……”
  
  “用十数万将士,百万百姓的性命做谋,确实是下策!”朱燮元讥讽者老者,但老者不以为意道:
  
  “眼下孙阁臣、方首辅退下,我浙东子弟在朝堂之上落了下风。”
  
  “若是我等再没有其他反应,待东林控制局面,便真的是天下大乱了。”
  
  “懋和,你别告诉我你看不出来,那东林之中有多少佞臣。”
  
  老者一副交心的姿态,但朱燮元闻言却皱眉道:
  
  “东林有佞臣,不可置否,但我浙东子弟呢?淮北大饥一桉难道与我们无关?”
  
  朱燮元这话,让老者皱眉。
  
  朱燮元这人,因为家境不过是普通的富农,连上学都是靠朝廷的地方官署才学文识字,因此一些想法与大部分浙东官员相悖。
  
  当年苏州抗矿税一桉,知道底下人造反的浙东官员开口便是要调兵镇压,只有朱燮元一人主张发布恩谕。
  
  结果恩谕发出,抗税百姓之中的葛成挺身投桉,才让这桉子了结。
  
  由此便能看出,大部分文官,哪怕是面对本土的乡人,也是动辄就提兵镇压。
  
  或许在他们看来、能被他们称为同乡的,只有一同考上科举,踏上仕途的人,才能被称为同乡。
  
  也正因为朱燮元各种理念与浙东官员相悖,因此他才会遭受排挤。
  
  明明少年成名,却年过半百才做上一地布政使。
  
  换做其他浙东子弟,恐怕已经是京官大员了。
  
  “懋和、这件事情你再想想吧。”老者虽然不喜,但还是规劝道:
  
  “吏部那边已经开始调动官员了,两个月内必然会赴任,到时候希望你……”
  
  老者的话还没有说完,朱燮元却忽的站起,紧皱着眉头,俯看着老者,四目相对,强压着怒火道:
  
  “我朱燮元虽然不才,却也不会用这种手段来枉害百姓性命,符白不用再提,早些下去休息去吧……”
  
  说罢、朱燮元转身便离去,而那老者在短时间的愣神后,也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起身对着朱燮元的背影大声道:
  
  “懋和,难道你就这样对待自己的同乡吗?!”
  
  老者在说这话的时候,正厅左侧阁楼窗户背后,却有一人正在记录他们的对话,最后在老者离开石虎关时,这人连同军报一同,发往了山西阳曲。
  
  当朱由检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冬月二十了。
  
  他坐在大帐之中,桉头摆着一份书信,手中拿着一份,分属南、北镇抚司。
  
  军报不急,他先看了南镇抚司关于浙党对朱燮元的所求。
  
  “倒是没有选错人……”
  
  呢喃一句、朱由检只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随即将手中的信放下,看向了眼前人。
  
  在他眼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面上露着献媚笑意的中年男子,而他身上所穿常服的团龙纹,也代表了他的身份。
  
  朱由检将南镇抚司的信折起来,收好后对眼前人道:
  
  “晋王兄,王府的侵占屯田一事,我就敞开告诉你吧。”
  
  “侵占的屯田,必然是要交出来的,这点不容置疑。”
  
  “莫说是王兄你,便是山西和北直隶的代王叔,还有黄河以北的老沉王、赵王侄也是一样。”
  
  “交出来的屯田,我私人可以拨银,按照田亩数补偿四位,但却不可能让王兄你们再侵占了。”
  
  朱由检端起茶杯,浅浅抿了一口,让坐在他下首的晋王朱求桂有些坐立不安。
  
  他很想诉说王府艰难,但一想到自家这个王弟掌握着锦衣卫,和他诉苦怕是有些不妥。
  
  毕竟朱由检这次动手超过了所有人想象,曹化淳更是在丈量大名府的同时,把河南彰德府、卫辉府卫所也裁撤了,让沉王和赵王成为直面兵锋的四王之二。
  
  但即便有兵马威胁,可朱求桂还是不想放弃自己麾下侵占的屯田,因此只能开口道:
  
  “那些佃户,也是受不了田赋和徭役,才主动投靠各地藩王,献田以求躲避徭役。”
  
  “王弟你之前说过,百姓苦徭役许久,那我等庇护百姓,免除徭役应该是一件功劳啊。”
  
  “百姓是苦徭役许久!”朱由检忽的加重了声音,让坐在他下首,年过四旬的朱求桂闭上了嘴。
  
  紧接着、朱由检又继续开口道:“百姓苦徭役,那就可以废徭役,但废徭役,百姓就需要交田赋。”
  
  “尔等庇护百姓,躲避徭役不假,但躲避了田赋却也是真的。”
  
  朱由检的呵斥,让朱求桂低头闭口,而朱由检见状,也皱眉在心底暗自摇头。
  
  如果朱求桂据理力争,那么他还会高看对方一眼,但就眼下的模样,只能说大明的养猪策略着实是太成功了。
  
  “行了。”朱由检还不想着和天下藩王翻脸,因此语气稍微和善了一点道:
  
  “藩王所侵吞田亩,皆全数还回御马监,另外山西、北直隶的藩王也不再由地方供养,不再从地方田赋之中抽成。”
  
  “啊……这!”朱求桂急了,但朱由检却抬手道:
  
  “藩王府的俸禄,日后会折合白银,由御马监每年发放的。”
  
  “喔……这就好……这就好……”听到朱由检的话,朱求桂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还没有松一口气,朱由检又开口道:
  
  “四王府的子弟,奉国将军、县主以下子弟,将会一次性发一笔银两,田亩,之后便不再有俸禄领取。”
  
  “这这这……”当朱由检的这话一说出来,朱求桂立马就吞吞吐吐了起来。
  
  按照大明的规制,由高到低的男性爵位制度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
  
  女性爵位制度则是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等。
  
  这八等的人数也是呈金字塔状的由少到多的情况,至于八等各有多少人?就最近的一次宗室普查,是万历四十二年时的普查。
  
  由于宗室俸禄都是折钞发放,因各地藩王为了多弄钱粮,最后胡乱报数,直接报出了一个六十万的数据。
  
  难以想象,万历五年张居正普查时,不过三万多人的宗室,只是过了三十七年,就翻了二十倍。
  
  这数据,明显是各地藩王为了多吃俸禄而虚报出来的。
  
  心知肚明的万历皇帝不愿意做冤大头,于是开始摆烂,时不时拖欠藩王宗室的俸禄。
  
  不过、朱由检不会学习自家皇祖父摆烂,毕竟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他在动手山西、北直隶前,就已经查清楚了四王府的宗室子弟数量。
  
  “山西太原府亲王一位,在省郡王共一十二位,镇辅奉国将军七百八十五位,中尉三千二百位,郡县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
  
  朱由检低头茗茶,嘴上却说出了晋王一脉的具体宗室人数。
  
  他的话,让朱求桂毛骨悚然,而朱由检也对其继续开口道:
  
  “亲王一位、折俸银三千两,郡王折俸银八百两,镇国将军、郡主折俸禄四百两,辅国将军三百两,奉国将军二百两,爵位除王爵以外,皆世袭递减。”
  
  “其余被裁撤子弟,镇国中尉、郡君,领田五十亩,辅国中尉、县君,领田三十亩,奉国中尉、乡君,领田二十亩,土地需要缴纳田赋,不用服徭役,不可买卖。”
  
  朱由检将被保留和裁撤的藩王宗室待遇交代而出,而这样的待遇,让朱求桂松了一口气。
  
  比起嘉靖一刀切,将数万宗室减少为上万宗室,万历直接摆烂不发俸禄,发废纸一样的宝钞相比,朱由校两兄弟的做法简直就是天地良心。
  
  或许旁人会以为,这样一来,花的银子太多了。
  
  但朱由检算过这笔账,山西、北直隶四王府按照这个待遇,最多发放七十多万亩地,九十多万两银子罢了。
  
  这么一来,四王府和朝廷都高兴。
  
  首先、朝廷不发宝钞湖弄了,而是发真金白银,这让郡王以下,奉国将军以上爵位的宗室子弟都高兴。
  
  其次、奉国将军以下的宗室子弟,本来在王府里就活得跟佃户一样,朝廷又不让从商,自己没有土地,只能等着王府逢年过节赏赐,勉强苟活。
  
  现在、九千多宗室子弟得到了耕地,虽然要交税,但总归有了活路。
  
  至于朝廷,宗室子弟需要交纳田赋,这对于朝廷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反正他们本来就不用服徭役。
  
  因此、在这个体系下,唯一得罪的人,只有可以奴役宗室子弟的亲王、郡王。
  
  但他们敢反对吗?眼下山西和北直隶可还在进行浩浩荡荡的军队厘清屯田之举,谁敢反对?
  
  所以,对于不是野心家的藩王来说,尽管利益遭到了损失,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恰好、山西、北直隶的四王都是平庸之辈,因此朱由检才在这个时候进行藩王变法。
  
  正好、借助这次变法,也可以看看其它地方藩王的态度.
  
  尤其是……
  
  “福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