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

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

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 (第1/2页)
  
  “万岁同意了、如何?”
  
  五军都督府内,伴随着陆文昭将消息带来,坐在主位的孙应元和满桂两人紧皱眉头。
  
  “若是万岁诚心,我们倒是安全了,最少二十年内安全……”
  
  满桂不自觉的搓着指尖,显然有些焦虑。
  
  对于他的话,孙应元和陆文昭也不约而同的颔首。
  
  二十年、这是朱慈燃成长的时间,显然他们虽然相信朱由检和朱由校的兄友弟恭,但并不相信朱由检和朱慈燃的叔侄和睦。
  
  毕竟……大明的叔侄就没有和睦的例子。
  
  朱元璋朱文正、朱棣朱允炆、朱高煦朱瞻基、朱常洵朱由校……
  
  日后说不准还会加上自家殿下和未来的太子。
  
  毕竟朱由校最少还有兄长的身份在,但朱慈燃就可以说全方面被朱由检压制了。
  
  二十年后的朱由检也不过三十六,正直壮年,谁能知道到时候的朱慈燃会怎么想。
  
  不过、眼下说那些太远了,要说还是得说朱由校的态度问题。
  
  他到底是不是诚心的要宽恕诸将?这是关键的问题。
  
  在这种问题上、孙应元却突然有了答案,他表情凝重着分析道:
  
  “不管万岁的心思是什么,只要我们退一步,那即便之后万岁要动手,殿下也不会坐视我们被屠戮。”
  
  孙应元这句话可以说拿捏住了朱由检的性格,朱由检太重情义,如果诸将退一步,那即便是之后朱由校亲自出手,他也会站出来劝解朱由校。
  
  到最后众人的结局,最惨也就不过是前往齐国罢了。
  
  到了齐国,朱由检还是会让他们在利未亚用“赶苗拓业”的手段征战。
  
  满桂他们也对自己有自信,只要有足够的人口,他们完全可以把大半个利未亚打下来。
  
  到时候他们依旧不会差到哪里去,甚至如果朱由检前往齐国,满桂他们都对他有自信,齐国能在几十年内和大明对等。
  
  “利未亚的事情,让黄龙好好派人探索吧。”
  
  满桂开口,决定了他们这群人的立场,尽管他们都知道,这样的立场是暂时的,但总比争锋相对要好。
  
  这段时间的诡异气氛压得众人都喘不过气来,就当好好休息了。
  
  “着手一下扫北的事情吧,既然要选择暂时蛰伏,我们还是不要太过掺和朝堂的事情。”
  
  孙应元一开口,众人便都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随后、三人各自离开了五军都督府。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顾秉谦也带着一份文册找到了齐王府内的朱由检。
  
  【是岁天下户口田赋之数、官民田土八百二十二万四千五百二十一顷三十二亩八厘九毫,人户一千七百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户,人口八千六百三十七万七前一百人。】
  
  【半麦四百三十万八十二石……】
  
  长长的天启五年总汇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大明的田地和人口问题。
  
  泰昌元年时、大明不过七百四十三万顷,人户九百五十多万,人口五千一百六十多万。
  
  只是五年的时间,朱由检通过军屯田和向外迁移、开垦的手段,居然查出了大量田亩和人口。
  
  相比较泰昌元年,朱由检五年时间将大明真实人口查出了三千四百多万人,通过征战和查补、开垦,将大明田亩增加了八千多万亩田地。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大的功绩,或许在百官看来,他最大的功绩是整顿了大明的军备,将大明财政岁入拔高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
  
  但在朱由检自己看来,他最大的功绩,是移民……
  
  【辽东人口四百六十四万四千三百零九人,田亩一千五百二十一万四……】
  
  【琉球人口一百九十二万三千一百人,田亩四百二十七万九……】
  
  【旧港人口八十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人,田亩一千六百五十五万五千……】
  
  看着这三处地方的人口数量,田亩总数,朱由检微微颔首。
  
  对于最后的旧港人口为什么只有八十一万多,朱由检很清楚原因。
  
  在之前他就告诉过沈廷扬,旧港不用统计当地土人的数量,因此这里报上来的都是汉民。
  
  不过、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大明拿下南洋前就已经迁移的华人,只有六十万不到的移民属于去年和今年迁移的成果。
  
  “得加大旧港的迁移力度才行,哪怕按照十亩一个人的水平,也还要迁移八十几万人,更别说开垦速度了……”
  
  朱由检喃喃自语,随后抬头看向了顾秉谦:“户部的钱粮拨发之后还有多少?”
  
  “殿下、发完俸禄和军饷,还有调往旧港、琉球府的二百万石粮外,还结余四百七十六万余石麦。”顾秉谦谄媚的回礼,并开口回应。
  
  听了他的话,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了桌上沈廷扬让人送来的军报。
  
  今年大明在旧港收获了近五千万石粮食,除了已经迁移在南洋百姓手中的一千八百多万石不能收取外,其他粮食都可以随意调动。
  
  不过、调动的前提是留下两千万石供当地土著吃的粮食。
  
  但即便如此、旧港也能拿出上千万石粮食,算上去年调拨的粮食,和今年调拨的粮食,旧港应该能凑足一千五百万石。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对顾秉谦说道:
  
  “山东饥民数量有多少统计出来了吗?”
  
  “回殿下、一共七百七十五万人左右,具体的无法统计。”顾秉谦办事效率倒是快,山东的饥民数量很快就被他让人统计了大概。
  
  他的统计手段也是用按人头发粮票的模式进行的,因此算的还比较准确。
  
  这七百七十五万人,基本上也就是山东百姓的大致人口数量了。
  
  一想到后世一亿的山东人,在这个时代只有八百万不到,朱由检就忍不住叹息,随后才开口道:
  
  “我会让沈廷扬调动皇店的货船、商船,从山东登莱两地将山东饥民迁往辽东,户部结余的粮食里,再调三百万石给辽东,剩下的就交给御马监补足就行。”
  
  “是……”顾秉谦笑着应下,也不在乎被迁移人的想法。
  
  毕竟眼下的山东百姓,说是饥民,实际上和“牲畜”没有区别。
  
  哪里给吃的就去哪里,不去的结果就是在明年秋收前被饿死。
  
  这话说的有些难听,但是事实。
  
  今年的蝗灾,如果没有朱由检积极上疏调粮,没有袁可立统筹有序,任由百姓发展,那发展到“人相食”都不奇怪。
  
  眼下山东大饥根本就没有饿死多少人,就证明了许多东西。
  
  “殿下、要迁多少山东饥民迁往辽东?这些被迁之人的田地,这个……”顾秉谦开口询问,主要是在觊觎饥民手里的田地。
  
  不过对于山东饥民的田地,朱由检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能迁移多少迁移多少,最少不能少于二百万人,至于他们手中的田地……”
  
  “告诉他们,官府发耕牛和农具粮食,他们前往辽东后,每人两斤米一天,从今日开始,各地迁移百姓也是如此。”
  
  朱由检削减了开垦新地百姓的口粮,而这一削减,便将迁移百姓的生活从小康拉到了温饱的水平。
  
  “殿下……这么一来、恐怕主动迁移的百姓没有多少了。”
  
  听到朱由检的新政策,顾秉谦小心翼翼的提出想法,而朱由检则是波澜不惊道:
  
  “我知道、你只管这么办就行,再按照原来的口粮标准,大明朝一年也迁不了多少百姓,你只管办,百姓自己会选择迁移。”
  
  朱由检的话三分真七分假,真的在于大明在发放军饷和俸禄后,确实没有太多粮食可供大规模迁移了。
  
  假的在于,他说百姓会自己选择这点。
  
  眼下已经天启五年,从泰昌元年到今年,朱由检可以感觉到的是灾害越来越多,并且范围越来越大。
  
  山东更是一连三年没有好好消停了,人祸、天灾把山东祸害的不轻。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辽东这个时候反倒稍微安稳一点,所以他才迁移百姓去辽东。
  
  至于说百姓选择,实际上是百姓根本没得选。
  
  以百姓自己的抗灾害能力,顶多能抗住半年或者一年,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情况了。
  
  但眼下的情况可不是一两年的灾害,所以为了活命,百姓只能追逐救济粮而走。
  
  尽管朱由检知道,这样做有些不道德,但是为了大明和百姓都能活下去,他只能这么做。
  
  旱情之下,朝廷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用有限的粮食救更多的人。
  
  “旧港必须要好好开发……”
  
  朱由检眯了眯眼睛,随后对顾秉谦道:“你退下吧。”
  
  “下官告退……”顾秉谦很识趣的离开,而朱由检也在他走后,当即提笔对沈廷扬进行了回信。
  
  他的回信内容很简单,那就是不管消耗多少耗材,旧港必须在明年年底,精垦五百万亩耕地,之后每年都如此。
  
  旧港沿海容易开垦的耕地面积超过三亿亩,次一等的也有四五亿亩。
  
  可即便是次一等的,依旧要比大宁府好开垦,尤其是南海府(爪哇岛)。
  
  旧港耕地一年三熟,亩产三、四石,哪怕只精垦一年,第二年立马种地,亩产也最少能有七八斗,不会像辽东和琉球一样亩产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