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启八年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启八年

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启八年 (第1/2页)
  
  天启七年注定是不安稳的一年,在收拾了郑主之后,洪承畴对安南北部进行扫尾,将居住在山区的莫氏等三股势力三十余万百姓南迁。
  
  这些百姓本来就身处山区,常被身处平原的安南人瞧不起,因此双方冲突一直在加剧。
  
  在洪承畴的操作下,这三十余万百姓中的十余万男丁成为了搜查队,对与郑氏有关的安南人进行搜查。
  
  一时间北部牢狱四起,被关押者一百五十万,而这十余万搜查队则是被洪承畴按照每人五亩,授予了一些丘陵地区的田地。
  
  得到田地的搜查队更加积极,而与此同时明军也在腊月与南方阮氏的阮福源爆发战争。
  
  北部拥民二百余万,军队十万的郑梉都在洪承畴的穷追勐打下败亡,而只有六十余万百姓的阮福源败亡时间更快。
  
  明军势不可挡,在击败了广涂的三万阮氏军队后一路南下,一连占领了多地。
  
  一场场的战事让明军连续攻克多座城池,以明军的人数、后方补给方面本来是一个问题。
  
  但随着搜查队动员自己的家人,在西南三十余万民夫加安南二十余万百姓的帮持下,明军的补给线却不成问题了。
  
  至腊月二十六日,阮氏、占婆、以及靠近湄公河三角洲,被安南人占据的海岸线都被明军收复。
  
  至此、筹备两年的安南之役结束,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掌控交趾全境,搜查队也开始在南方大规模搜查……
  
  交趾收复的消息并没有让大明国内引起太大的话题,因为相比较外部的消息,人们更担心内部的消息。
  
  随着干旱的扩散,原本止步于山西、陕西、北直隶,以及河南西北部,福建南部,四川东部的旱情开始逐渐波及临近的省份。
  
  冬季没能阻挡旱情,河西东部的西宁府爆发旱情,陕西本来幸免的汉中府、西安府、凤翔府也相继遭遇大旱。
  
  湖广的勋阳府、襄阳府,河南的河南府、汝州也陆续发生小溪断流的事件。
  
  南边福建赣南之地的旱情向着广东、广西扩散,广东全境无雪大旱,广西梧州、平乐遭到波及。
  
  一时间天下旱情波及八省之地,全境大旱者为陕西、山西、北直隶、广东一京四省之地。
  
  这样的消息让原本跨入天启八年,迎来正旦节的百官们都高兴不起来。
  
  本该只是贺词的正旦大朝会更是成为了议事的场合……
  
  “至正月初一,户部已印刷粮票四千三百二十六万石零六十三斤,北方以番薯、马铃薯为主,米麦为辅,南方以米麦为主,番薯、马铃薯为辅。”
  
  皇极殿上,户部尚书毕自严身着朝服,对着高台之上的朱由校,以及百官面前的朱由检回禀,并在回禀的同时继续道:
  
  “此外,去岁御马监及国库共入白银两千零一十三万四千六百两余三钱六分四厘……”
  
  “田赋共入五千八百七十二万四千六百石余九十二斤,其余杂项、绸缎折色后为一百二十七万六千四百两整……”
  
  “今岁赋税只截留一成给予地方,九成押运京城……”毕自严说到这里,又回禀道:
  
  “腊月二十日,国帑共拨发抚恤田十六万五千零五亩,抚恤银一百六十五万零五百两,五军都督府军费一千二百零六万五千两,米麦四百零六万石。”
  
  “发百官、书吏、兵马司、衙役俸银八百一十四万七千三百二十一两五钱,米麦二百九十三万四千石整。”
  
  “皇店支出二百七十六万两,官场支出一百二十七万两,三百二十七万石米麦。”
  
  “去岁国库存银六百零三万二千两,而五军都督府及其官吏俸饷下发后,尚有存银一百五十五万余一百七十九两银,米麦四千八百四十九万余六百石。”
  
  “此外、皇庄购得番薯三千四百零六万石,马铃薯七百二十九万石。”
  
  长篇大论的财报,让人听了头疼,但末了百官也反应了过来。
  
  按照毕自严的汇报,那么今岁大明朝还没开始,现银就已经快使用殆尽,而米麦番薯等粮食如果按照户部印刷的粮票,那今年能动用的米麦也不过三千万石左右。
  
  三千万石粮食,按照眼下大旱之下北直隶的粮价折色,差不多就是一千五百万两。
  
  “还有一千五百万两,挺富裕的嘛”
  
  这句话、大概是殿上所有官员的心声,浑然不曾想过,这点银子够用多久……
  
  面对百官,朱由校看了一眼殿下的朱由检,而朱由检见状也转身说道:
  
  “今岁的工部赈灾银钱需要多少?”
  
  “若按照一百二十万民夫的数量,需要银钱约四百三十八万两银子……”
  
  工部负责赈灾侍郎开口,而朱由检又转身对朱由校持着笏板作揖道:
  
  “陛下、一百二十万民夫,主要是山陕河南三地的以工代赈,只是眼下各地陆续爆发大旱,恐怕数量需要增加。”
  
  殿上朝臣听到朱由检的话,纷纷开始隐晦的与自己党派之人对视,显然他们都不想继续增加以工代赈的人数。
  
  “按照齐王的意思,需要增加至多少?”
  
  朱由校堂堂皇皇的询问,而朱由检则是说道:
  
  “福建、广东、广西之地,可先迁移百姓前往交趾,移民实边。”
  
  “实在迁不动的,则是可以雇佣修缮、扩宽当地驿道。”
  
  “不仅如此、自今日起,凡是各省遭遇大旱,除临近黄河的府县可以投入黄河梳理中外,其余府县都应以扩宽修葺当地驿道为主。”
  
  “我朝宽窄不一,眼下当定下标准,按照驿道等级来划分宽度。”
  
  “如乡镇驿道当有两丈,县镇驿道当有四丈,府县驿道当有八丈,连接各省的驿道当有十六丈。”
  
  “开拓驿道有困难能理解,因此燕山会派出十七支规模近两千人的工程队前往勘探,监工……”
  
  “各省亦可集中制造火药,其中费用由国帑拨发。”
  
  国帑是御马监和国库的新词,而朱由检既然提出了这个事情,不管办不办的成,顾秉谦自然要站队。
  
  因此在朱由检说完后,顾秉谦便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齐王殿下所言甚是。”
  
  “驿道不仅能连接各省交通,还能及时调动军队镇压叛乱,而灾民又需要一条活路,因此扩宽,修葺驿道势在必行。”
  
  “陛下,臣等附议……”
  
  当顾秉谦说完,朝堂上近三分之一的官员纷纷唱声附和,而由此也能看出齐王党的势力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朱由检很清楚,这些投靠自己的官员,实际上都是因为利益。
  
  一旦双方发生利益碰撞,他们到头来还是会倒向他人。
  
  “既然如此、就按照齐王的提议,由工部和户部拟一个章程交上来吧。”
  
  “臣领命……”毕自严作揖回应。
  
  在毕自严回应结束,朱由校也开口道:
  
  “近来五军都督府在旧港以南的地方发现一块不输于我大明的新大陆,大陆之上没有番邦,又十分适合放牧耕种,因此朕赐名此地为南洲。”
  
  “南洲东部的两座大岛赐名为东极、南极,此三地暂时由京城直辖,齐王府节制。”
  
  “臣领命……”朱由检作揖应下,而朱由校见状也满意点头道:
  
  “若无旁事,就此散朝吧……”
  
  朱由校说完,朝堂之上久久没有人开口,难得的平静。
  
  自然,这样的平静,也是因为都察院和六科爱嘴炮的言官,都被朱由检发配的缘故。
  
  朝臣们倒是享受着这种平静,而负责朝议的鸿胪寺卿见状,当即也击钟道:
  
  “散朝——”
  
  “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唱声,朱由校也起身离开了皇极殿。
  
  见状的朱由检带头作揖送礼,随后在朱由校彻底消失后,便穿着冕服走出了皇极殿。
  
  百官见他动身,也纷纷跟着他退出皇极殿。
  
  在走出皇极殿后,王安找到了朱由检,便询问道:
  
  “万岁询问,今日殿下可以安排,若是没有,请前往乾清宫参加正旦的家宴。”
  
  “家宴不必了,府中积压了不少奏疏,更何况今日我需要前往军备院。”朱由检闻言也很是头疼。
  
  年关和新年,这些时候是奏疏最多的时候,朱由校倒是放松了,把奏疏都推给了他,但问题是他推不了啊。
  
  他似乎就是劳碌命,上辈子当兵扶贫,这辈子当王爷监国。
  
  长此以往下来,他对于别人处理的奏疏总感觉很不放心,都需要自己看一遍。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点不能马虎。
  
  “既然如此,那奴婢就告退了……”王安也知道朱由检的难处,或者说整个朝堂都知道,眼下整个大明最忙的就是朱由检。
  
  朱由校虽然没有把六部和内阁的所有奏疏都推给朱由检,但其中户部、工部、吏部的奏疏可都推了过去。
  
  这么一来、朱由校只需要处理不是很忙的礼部、刑部、兵部,以及六科的奏疏就可以了。
  
  国家的事情,无非就是经济和边事最难处理,而朱由检身为五军大都督,边事自然归他处理了。
  
  他处理过的奏疏,朱由校基本看都不看就让人下发,这么一来、他能累反倒奇怪了。
  
  不过他是不累了,朱由检却要累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