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 (第1/2页)
  
  “驾!驾……”
  
  “殿下!大定宫急报!”
  
  “吁……”
  
  四月、当带着百余骑兵向南策马的朱由检在科尔沁草原被塘骑拦住,他当即勒马抢过了急报,展开阅览。
  
  在他的一目十行下,林丹汗入寇的前因后果都被收入眼底,而朱由校和朱慈燃的无忧,更是让朱由检松了一口气。
  
  “呼……没事就好。”吐出一口浊气,朱由检将军情合上,在绿意盎然的草原调转马头,在原地打转的同时,环顾草原四周。
  
  在他眼前的科尔沁草原无比辽阔,那一片片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仿佛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
  
  身处这宽旷的草原,让他觉得自己这百余骑兵只是这茫茫绿海中的数叶小舟,微不足道。
  
  “殿下,万岁急诏您去大定宫。”
  
  塘骑见朱由检没有了下文,连忙说出了皇帝让传的口谕,而朱由检却抬起了握紧马鞭的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告诉万岁,丁卯(十五)日我便赶回大定宫。”
  
  朱由检回应了塘骑,随后继续在原地驻马打转。
  
  他这举动让跟随南撤的卫时春和刘效祖等人不解,李定国更是策马上前道:
  
  “殿下,为什么不直接南下?”
  
  “这次行事太匆忙,东北四省的情况我还没有和熊廷弼仔细交代,最少要交代完再南下。”朱由检回应了李定国,并在解释的同时教育着李定国和刘炳文:
  
  “打仗不难,战后如何治理收复地失地比较难。”
  
  “东北四省眼下人口近八百万,而耕地仅有不足四千万,如何开发?如何让百姓有饭吃?这些都需要你们在未来打仗的同时设想。”
  
  朱由检举着马鞭指着那辽阔的草原说道:“这辽阔草原十分平坦,但却不是哪里都能开垦为耕地的。”
  
  紧接着,朱由检讲了一些生态知识,例如耕地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种植作物都是在消耗土地里的营养,如果长期没有水灌既,那么旱地就会成为盐碱地,影响粮产。
  
  就眼下大明所掌控的东北四省来说,面积远远大于后世的东三省,能开垦的耕地也要比后世的东三省多。
  
  尽管朱由检没亲自走山访水的看完整个东北四省,但就他掌握的后世情况来看,大明的东四省最少能开垦十亿亩耕地,如果按照保护性能最少开垦六亿亩。
  
  后世的情况下,东北都没能开垦十亿亩,因此朱由检这边更不可能了。
  
  他预计的是最少开垦四亿亩,保证东北地区人均二十亩,也就是在东四省原本的人口基础上,再迁移一千二百万人到东北四省地区。
  
  不过,由于是一片白地,朱由检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干活,因此他得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行。
  
  东北的钢铁、煤炭都很充裕,因此在城建上,朱由检得把现代能搬到大明的建筑理念,都给搬到大明来。
  
  集体供暖,排污管道,街坊划分,还有人行道、公路、马道等等都得分出来。
  
  这种时候朱由检总是比较感谢崇祯给他留下的绘画记忆。
  
  “先去吉林府。”
  
  朱由检看了看四周,便带着百余骑兵向着东南百余里外的吉林府赶去。
  
  也在他赶路的同时,数千里外的瀛洲北北州府东极港口上,也迎来了杨文岳等人阔别已久的一支队伍。
  
  “叮铃铃——”
  
  四月的东极港还透着一股凉意,只是这股凉意在一支船队的抵达后,便被热闹地人群给驱散。
  
  阔别近一年的北亚墨利加探险队终于回到了大明,而人群之中的杨文岳在看到自家长子杨炳文的时候,也不由地松了一口气。
  
  没有人知道杨炳文他们是怎么回到大明的,只是相比较他们出去时的船队和人数,回来的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
  
  “爹……”
  
  杨炳文下船来到了杨文岳的面前,而杨文岳也微微颔首,双眼之中含着笑意:
  
  “先回府再说。”
  
  由于担心杨炳文,杨文岳把自己的布政司衙门临时搬到了东极港附近,因为这是距离北亚墨利加最近的一个瀛洲港口。
  
  苦等近一年,总算等来了儿子回归,杨文岳是个含蓄的人,和传统的汉人家长一样,不苟言笑,不善表达。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伸出手拍了拍杨炳文的肩膀,随后与他一起上了马车。
  
  马车上的父子二人聊着一些家长里短,无非就是杨炳文的突然消失,让杨母生气哀伤,以至于杨文岳每月都被妻子从家乡寄来的来信一阵痛骂。
  
  说到这里时,杨文岳只能露出无奈的苦笑,而杨炳文也笑着安慰自家父亲。
  
  在这样的家长里短下,两人乘车返回了东极港的临时衙门,并走进了书房坐下。
  
  懂事的仆人已经倒好了茶水,杨文岳率先端着茶杯抿了一口,然后才放下,聊起了正事:
  
  “说说看吧,北亚墨利加适不适合就藩建国?”
  
  杨文岳的话让杨炳文顿了顿,他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才说道:
  
  “北亚墨利加比起印度厮当有好有坏,好处在于当地的人口与国朝夷民差不多,且国土广袤,但坏处就是太过贫瘠。”
  
  杨炳文用贫瘠来形容他所见到的北亚墨利加:
  
  “西部我们登陆的地方,往北几千里都是密林积雪,河流湖泊和沼泽。”
  
  “往东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山脉,能生活的就只有山脉脚下的丘陵平原,其地不过万余里,顶多能自给自足养活一千万人,再多就不行了。”
  
  “但是南边的情况不错,我城派四夷馆的官员伪装成为当地的土人南下去大弗朗机国(西班牙)的城邦看了看,那里地势平坦,很适合发展农业,养活四五千万人不成问题。”
  
  “另外,我们的人在那里打听过,据当地的大弗朗机人所说,南亚墨利加基本是平原密林,而北亚墨利加的东部虽然湿润,但也有不少沼泽和河流。”
  
  “比辽泽如何?”杨文岳打断了杨炳文,向他进行询问,但杨炳文却不假思索:“比辽泽容易开垦,只要人够,就能开垦出良田。”
  
  “不过,北亚墨利加的中部平坦干旱,据大佛郎机人和当地的土人说,在这里想耕种几乎不可能,每年都会有一段事情有大风大雪,种植的作物会很快死亡。”
  
  “总之,就小子所看到的一切来说,北亚墨利加可以就藩建国,甚至可以容纳数千万人迁移生存还绰绰有余。”
  
  “更远的南亚墨利加,因为船上的粮食不够吃,大批采买粮食又容易被大弗朗机人察觉,因此小子没有带人前去,而是准备了足够的粮食,便先带部分人返回瀛洲。”
  
  “当地留下的兵马足够抵御土人,估计等小子今年再带人回去的时候,那里已经开垦出数百亩田地,建立几个村庄了。”
  
  杨炳文把他所能了解到的北亚墨利加说了个清楚,杨文岳闻言却抚了抚须:
  
  “你来的正好,殿下给我手书过军备院的一些事情,不出意外的话,今明两岁开始就要组织迁移了。”
  
  说着,杨文岳把书信里提到的蒸汽轮船,火车,拖拉机等物件纷纷告诉了杨炳文,杨炳文听完却瞪大了眼睛。
  
  “如此说来,岂不是只需要一个月便可横渡大小东洋(太平洋)?”
  
  “横渡大小东洋并不难,为父更在意的是拖拉机。”杨文岳抚了抚须:
  
  “御马监那边已经准备了数量不少的拖拉机准备运往北亚墨利加,估计你回来的消息,以及你提供的消息送到齐王面前时,齐王就会下令组织移民前往当地了。”
  
  “只要当地也有煤炭,那只需运过去一千台拖拉机,一年之内就能开垦上万乃至数万亩耕地,来年迁移过去的百姓就可以乘十倍增长。”
  
  说到这里,杨文岳也不得不感叹这些“奇淫巧技”的巧妙之处:
  
  “如果殿下不松口,那估计在他就藩以前,国朝每年能运几千上万的拖拉机前往齐国,不出五十年,齐国兴许会超过大明……”
  
  杨文岳的话说完,杨炳文也没有反驳,因为就朱由检信中提出的这些情况和天工机械来说,大明向齐国输血五十年,那齐国超越大明并不是难事。
  
  “不过,殿下估计不会这么做。”
  
  杨文岳又摇了摇头,这让杨炳文不解:“小子不解。”
  
  在杨炳文看来,眼下大明几乎可以说是朱由检的一言堂,朱由校看着是皇帝,但实际上就是个吉祥物,不过他这个吉祥物的需求都会被满足,并且也没有人敢说他。
  
  真的要比较,可以说朱由校就是大明的刘禅,朱由检就是大明的诸葛亮。
  
  只是他们中间的区别就在于,从法统来说,如果把朱由校这一脉绝了,那当皇帝的就绝对是朱由检,并且是他不当都不行的那一种。
  
  在杨炳文看来,眼下的兄友弟恭,无非就是两者还年轻,大部分君王兄弟年轻的时候,也都能相安无事,但等到两者年纪大了……
  
  杨炳文眼神闪烁几下,但杨文岳却气定神闲的喝了一口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