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乱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乱

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趾叛乱 (第2/2页)
  
  塘骑回禀的很详细,这让朱慈燃点了点头。
  
  十艘蒸汽轮船运送六千人不是问题,按照蒸汽轮船的航行速度来说,顶多三天就能抵达占婆府平叛。
  
  朱慈燃倒不觉得是因为戚元功觉得自己会拉拢他儿故意找借口,因为他之前看过南军的布防和装备更换情况。
  
  眼下南军只有广东、福建的十二营兵马完成了步枪换装,其它诸如交趾、旧港、南州、琉球府的十五营兵马,和还在印度厮当服役的十三营兵马都是在使用步铳。
  
  交趾眼下只有三营兵马,虽然可以镇压六万劳改工叛乱,但谁又能知道叛乱的规模会不会因为僵持而扩大。
  
  这种情况下,戚元功亲自带兵平叛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朱慈燃表示了解,而旁边刘顺那凹陷的脸颊上也露出了笑容:“殿下,如此以来,再去广州似乎就没有意义了……”
  
  “不!上次去我都还没逛广州,结果就去忠州了,听闻广州商贸繁华,我定要去看看,出发!”
  
  朱慈燃的一句话,瞬间让坐在车上的刘顺三人像死了亲妈一样难受。
  
  顶着这股难受,他们只能做一头无声的牛马,默默的踩踏自行车……
  
  在他们南下的同一时间,交趾劳改工暴动的情报也从韶州的火车站,乘坐火车送往了北京城。
  
  只是四天的时间,远在京城的朱由检就收到了戚元功让人送来的奏疏。
  
  “占婆府劳改工暴动,查清楚原因了吗?”
  
  当奏疏送抵的第一时间,朱由检的下意识就是询问陆文昭,对此陆文昭也作揖回禀道:
  
  “回禀带殿下,按照当地锦衣卫的消息来看,似乎是占婆知府郑方克扣了劳改工米麦所致。”
  
  “克扣米麦?”朱由检皱眉,没能理解这个理由。
  
  毕竟交趾的米麦十分充足,为了一点米麦而引发暴动并不值得。
  
  “这个郑方是谁的人?”朱由检靠在椅子上询问,陆文昭也连忙回答:“是燕山第六期的官员。”
  
  “承恩!”朱由检拔高了声音,看向不远处处理奏疏的王承恩:“去问问成德这件事情的始末。”
  
  “殿下……”在朱由检询问的时候,曹化淳从殿外走了进来,毕恭毕敬的作揖,紧接着才起身回答道:
  
  “都察院那边送来了消息,这郑方克扣的米麦,好像是为了完成占婆府常平仓粮。”
  
  “……”听到这话,朱由检沉默片刻。
  
  常平仓粮,说白了就是大明的赈灾粮,而今年由于朱由检下令旨,江南那边是肯定要备足一亿三千万石常平仓粮的,因此粮食任务就落在了各地官员和皇店身上。
  
  也就是说这占婆府的郑方是为了朱由检下达的令旨而做事的,只是这做事的手段蠢了一些。
  
  不过,能混到知府的人,真的有那么蠢吗……
  
  “再去查一查。”朱由检觉得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凑巧。
  
  偏偏在朱慈燃要去拜访戚元功的时候,占婆就动乱了,偏偏占婆动乱后,不向广西、云南求助,而是向广东求助。
  
  虽然从轮船行动快这点来说,向广东求助最方便,但陆地上的支援也慢不了几天,难不成交趾的兵马连几天都守不住?
  
  “卑职告退……”
  
  陆文昭作揖应下,紧接着缓缓退出了承运殿。
  
  在他退出的同时,朱由检也侧目询问起了王承恩:“官场的大挽马,大白猪,西洋牛育种如何?”
  
  朱由检之所以会询问这个问题,还是因为朱慈燃手书游记中写到了关于南方猪种的重量。
  
  对此,王承恩也笑着作揖回礼道:
  
  “大挽马已有十二万六千余匹,大白猪基本在北直隶推广,数量不下三百万头,西洋牛也在漠东、东海等地草原育种,数量不下十万头。”
  
  王承恩笑着开口,朱由检闻言也略微点头,询问道:“配种剩下的杂交白猪体重几何?”
  
  “约五百斤左右。”王承恩作揖回答,并且很高兴的解释道:
  
  “由于种猪较多,与本土的几种大猪杂交后,基本能满足六个月出栏一百五十斤,一年出栏二百四十斤,两年五百斤。”
  
  由于历史上有人试错,朱由检免除了许多试错的成本,直接选择了最佳育种的对象。
  
  五年时间看似不多,但对于上千头种猪来说,搭配两万育种的母猪,这个搭配足够他们繁衍出数百万子孙。
  
  只是数百万家猪只是看着很多罢了,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饲料,它们长大的速度会慢上一些。
  
  眼下大部分小白猪都只有一百来斤,想要保障后续生长,只能添加成本。
  
  如王承恩所说,养两年才能养到五百斤,这两年时间,它们能吃掉两千多万石饲料。
  
  算上大明的其它牛马牲畜,在牲畜的谷物上,每年不下两亿石。
  
  如果放在之前万历年间的大明,或者说历史上小冰河期的崇祯年间,那别说给牲畜吃,这些饲料就是给人吃,那群饥民也会吃。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明的牲畜饲料基本都是从印度厮当购买去麓川加工,继而通过铁路和水运送往国内。
  
  朱慈燃的游记里,云南和两广吃肉最多,最频繁的原因就是在于它们是接触饲料的最近几个省之一。
  
  “购粮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得知了新物种的引进已经成功,朱由检也没有那么上心了,反而问起了最为关键的事情。
  
  “至眼下,皇店从各省转运六百三十七万石粮食储存江南三省。”
  
  “腊月应该能再调九百多万石,然后后续不断调粮,算上当地的常平仓粮,应该能再正旦节前夕达到五千万石常平粮。”
  
  曹化淳回答着朱由检的问题,对此朱由检却没有舒展眉头,显然不是很满意。
  
  “六月初一前,当地常平仓粮应该能达到九千万石左右,秋收之前达到一亿三千万石。”
  
  曹化淳接着补充了一句,这才让朱由检眉头稍稍舒展。
  
  大明的海上运力能做到每月输送数百乃至千万石物资,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壮举了。
  
  当然,比起大明这十六年不断下水的船只总吨位,这点运力并不算什么。
  
  在有了旧港和东北的情况下,大型的木质货船每年都能下水上百艘,并且都是排水量一千吨以上的船只,足以运送数千石米麦。
  
  就这些货船,实际上就能够承载数千万石的运力,加上其它中小型货船,大明每年的海上运力是十分恐怖的。
  
  之所以眼下没有全部动用,就是因为船只不仅要运粮,还得要进行贸易和商品运送。
  
  大明的国库能有这么高的收入,是因为大明几乎垄断了境内的各种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仅保留小宗商品和部分市场给民间商人。
  
  这是无奈之举,因为不这么做,朱由检就不可能在十六年的时间,让大明发展成现在这副模样。
  
  如眼下,单单说购买一亿三千万石粮食的银子就需要五千多,近六千万两银子。
  
  这样体量的银子,也就只有皇店这种国营机构能拿出,并且能填上账。
  
  同样的,这些粮食也只有到了朝廷的手里,那在流入市场的时候,才能保持“平抑”,而非“炒价”。
  
  】
  
  “按照眼下南直隶、浙江粮价跌回五百文左右来看,这些三百文、四百文买的粮食,运抵江南后,基本赚不了什么银子。”
  
  曹化淳在给朱由检上眼药,毕竟他也担心朱由检被今年皇店做粮食贸易得来的利益给冲昏头。
  
  不过他的担心是无用的,且不提朱由检的理念是救民,而非“理财”,单单明年的局势,他就不担心皇店会赚不了银子。
  
  北方的常平仓还有五千万石米麦,如果它们按照今年的价格卖出去,那皇店立马就能回血数百万两银子的纯利润。
  
  但问题在于,明年的北方,包括南直隶地区都将经历范围极大的旱情……
  
  南直隶,这个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将在未来三到六年内,经历一场漫长的旱情,而旁边的浙江和江西,也会时不时的遭遇全省性的灾情。
  
  南方水网罗密,肯定不至于像北方一样水浇田变旱田,但水田变水浇田是无法避免的。
  
  水田变水浇田,这就代表粮食亩产会打折扣,而对于人口稠密,本就粮食不足的江南来说,哪怕是一成的折扣,都能让数百万人吃不饱饭。
  
  “今年浙江大旱,亩产减了多少,有算过吗?”
  
  朱由检玩弄着指尖的朱笔,头也不抬的询问曹化淳。
  
  曹化淳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询问这个,但他还是如实交代……
  
  “按照锦衣卫和地方官员汇报,应该是从二到四成不等,一些旱地绝收,只能被充作菜地。”
  
  “二到四成……”听到这话,朱由检想了想自己准备的粮食。
  
  除了三省同时大旱的那两年,其它时候应该都能挺过去。
  
  那两年是什么时候来着……是天启二十一年,还是二十二年……
  
  朱由检算了算时间,紧接着又算了算铁路修通和东北耕地开发的速度。
  
  朱由检脸上露出了一分凝重,这让王承恩和曹化淳不解。
  
  只是面对他们的不解,朱由检却喃喃自语着:“应该来得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