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星火2003 > 第三百九十六章 精准而优美的新材料

第三百九十六章 精准而优美的新材料

第三百九十六章 精准而优美的新材料 (第1/2页)
  
  告别了郭琦,陈念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当然,在以往,他也遇到过系统需求源点数量迅速下降的情况,但没有任何一次下降的幅度能达到这么夸张的程度。
  
  从上千点,一次性降到两位数。
  
  毫无疑问,这代表着在华夏内部、在陈念能够获取的范围之内,有关第一壁材料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并且,这个所谓的突破,很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直接变得“可用”了。
  
  搞什么.
  
  火绒小组才刚刚组建起来一个多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这事儿整体都透露着荒诞,但似乎又挺合理的.
  
  毕竟,这玩意儿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组在研究。
  
  理论上说,任何一个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取得进展。
  
  但问题是,这玩意发生得有点太突然了.
  
  陈念这段时间并不是没有关注第一壁材料的理论进展,不过在他的印象里,国内的小组似乎距离真正的成果,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到底是谁?
  
  他立刻打开arXiv,在上面搜索有关第一壁材料的内容,但结果却只有前段时间美国发布的在钨合金方面的成果。
  
  很显然,这玩意儿是不可能把系统的源点需求降低到12点的。
  
  陈念眉头紧皱,他拿起电话打给了陈果,在接通之后,立刻开口问道:
  
  “陈教授,你能帮我拉一份国内在做第一壁材料的小组清单吗?”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把范围扩大,涵盖所有与耐高温、抗辐照材料有关的小组。”
  
  陈念的表达很严谨,这样的要求,实际上还是基于材料学研究中的随机性。
  
  你不能保证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与预期相符,很可能你只是想搞一个廉价抗磁材料,但最后烧出来的却是室温超导体呢?
  
  当然,单纯地想搞一个耐高温材料,结果却因为孪晶界或者晶界结构发生某种不为人知的变化,搞出了辐射修复性质的抗辐照材料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所有相关小组全部纳入进来是最保险的排除方法,虽然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至少可以避免错漏和误判。
  
  听到陈念的话之后,陈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搞懂他的意图,而是下意识地问道:
  
  “火绒目前的人手不够用吗?”
  
  这话一说出口,陈念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说自己想要找一个有可能已经做出第一壁材料的小组?
  
  没有信源的情况下,这种信息还是不要随意散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于是,他只是回答道:
  
  “不是人手不够用,我想要吸纳一些新的信息-——对,还要麻烦伱帮忙收集这些小组最新的成果,统一汇总后交给我。”
  
  “那估计数量不会少啊。”
  
  陈果回答道。
  
  “没关系,我们慢慢看。”
  
  听到这话,陈果也不再多说,而是迅速跟陈念确定了时间,预计在三个小时之内把名单给到他。
  
  放下了电话,陈念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在某种意义上,材料学果然还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国运”的科研领域了。
  
  很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偶然的随机事件,整个国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第一壁材料如此,也许常温超导材料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自己提前做出金属氢材料的工业制法的话,会不会有一天,在某个契机的推动下,国内的科研人员会搞出更好的东西?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陈念的心里闪过一丝遗憾,但瞬间又清醒过来:
  
  有些看似偶然的东西,其实也许并不是偶然。
  
  如果没有前期诸多关于耐高温材料的尝试,恐怕再过十年,这样的“运气”也不会出现吧.
  
  想到这里,陈念的心再次定了下来。
  
  虽然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综合来说,它还是遵循着一套固定的、特有的规律的。
  
  自己所造成的扰动很大,但也不至于大到会让人类进入类似于“异星歧途”那样的黑色幽默剧情里的程度。
  
  这一次的事件到底是什么性质,等陈果反馈出清单、找到那个“天赐的材料”,答案就会揭晓了.
  
  陈念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系统里花费12原电脑解析出了第一壁材料的全部技术。
  
  这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并不漫长,仅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脑子里边已经清楚地呈现出了所有有关这份材料的信息。
  
  而当那一串化学式出现在他的眼前的时候,他居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不,材料的制法并不简单。
  
  恰恰相反,它极度复杂——但又极度富有“指向性”。
  
  先要使用镍、铬、钴、铁元素制成已经被验证性能良好的Cr9FeCoNi高熵合金,然后将其与用气象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通过原子层沉积法进行化学键键合,最后再以热等静压工艺将硼氮化硼对前期所得的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别说后续步骤,光是高熵合金的烧结处理,就涉及到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上一世,陈念曾经听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一个实验室里,有个兄弟做了6年的实验,烧了1500炉还多的材料,终于固定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参数,马上就要出成果了,结果有一天再去实验室,发现无论如何都再也烧不出来同样的东西。
  
  查来查去查了整整两周,才终于发现,是师兄动了马沸炉的气嘴,导致热均匀性受到了影响。
  
  这个例子还是可理解的,更夸张的是,有时候同时放入炉中的样本数量,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你找谁说理去?
  
  所以说,工艺本身绝对是复杂的,之所以说它具有“指向性”,则是因为,这份材料就是极为单纯地综合了所有单一成分的优点。
  
  高熵合金复杂晶体结构导致的大量原子配位和晶格缺陷所带来的热稳定性和抗形变能力,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和高度二维性带来的损伤修复能力,硼氮化硼本身的抗辐照能力.
  
  在这样的组合之下,这种高熵合金-陶瓷复合材料所能达到的耐高温、抗辐照性能,都远远超过单一材料所能发挥的极限。
  
  果然是天才的设计,同时也是通天大运的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