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第1/2页)
李谕的确是太超前了,基本上半个多月就学完了心理学、教育学第一年的课程。
这个时代的京师大学堂,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大学,经常要承担一些朝廷或者其他工商业人员的咨询。
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今天就带着两人来到大学堂找到了李谕。
“李谕先生,别来无恙。”唐绍仪道。
李谕是见过唐绍仪的,与他握手道:“唐道台,幸会幸会。”
唐绍仪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介绍身后的两人,“他们是张新吾、罗建秋,是天津的商人。”
两人对李谕大名也是如雷贯耳:“李谕先生您好,我们对你可谓是钦佩良久!”
李谕不明所以,但还是同他们握手打了招呼。
李谕问唐绍仪:“唐道台今天有什么事?”
唐绍仪拿出一支雪茄,然后擦着一根火柴点燃,举着手里的火柴梗对李谕说:“的确是有事,我们是为此而来。”
“火柴?”李谕问。
“正是!”唐绍仪说,“这两位正准备着手恢复天津自来火局。”
好嘛,晚清民国时期,大家真是不分数理化,只要是知道你懂西学,什么问题都要来找。
李谕笑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张新吾说:“李先生太谦虚了,您这么大的学问,小小的洋火哪能难得到您。”
唐绍仪抽着雪茄说:“就是!李谕兄弟,你的本事我也见过,连袁总督都对你赞赏不已,我就不信小小洋火还能难过发现天上的星星。”
李谕感觉有点头大:“也不是这么回事……”
“不是那么回事就好!反正有你帮忙,我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说到底问的也是西学,我来大学堂之前已经找过张大人,他一听是问化学,立刻让我找你,张大人对你真是信任得很。”唐绍仪说。
真要想想,虽然李谕化学水平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似乎在晚清也的确没什么人比他懂了。
而且理论上,化学与物理在微观理论层面本就可以互相解释。实际上所有的化学现象本质上都可以用最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来解释,而原子领域也属于物理学。
别人都大老远过来了,李谕只好说:“那我试试。”
罗建秋高兴道:“您只需要随便试试就可以解决我们的难题。”
李谕笑道:“如果我可以解决,自然会不遗余力。”
张新吾与罗建秋日后都是中国火柴工业的奠基人,别看只是小小的火柴,其实又是一段颇为艰辛的道路。
“百废待兴”用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太合适了,真的是一点现代工业都没有,大的重工业根本不用提,就算是小到诸如火柴、铅笔生产都是天大的难题。
唐绍仪得意道:“我就说吧,来京城找李谕最合适不过。你就算是再给洋人递上几千两银子,他们也不见得教给你。”
李谕问:“你们到底有什么困难?”
一说到正事,唐绍仪立刻正色起来:“自然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火柴产业。十五年前,李鸿章李中堂就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自来火局,专门生产火柴。但是刚开始成产没多久,瑞典和日本火柴公司的产品就涌入进来。不得不说,他们的洋火的确安全可靠且更好用,售价又压得很低,导致天津自来火局的产品持续滞销,没几年就倒闭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世界上最早的安全火柴由瑞典人发明,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就是瑞典火柴。后来日本火柴的进口数量也非常大,甚至日本火柴一度占据了中国85%以上的火柴市场。
虽然火柴并不像其他产业一般庞大,但即便是在清末也达到了上千万两的规模,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
而且这上千万两白银都是净流,大部分流向的还是日本。
这种情况一直到二三十年后民族火柴工业发展起来才有所好转。
李谕说:“如果价格没优势或者质量不过关,确实很难同洋火竞争。”
“没错!他们现在想做的就是提升产品水平。天津自来火局当时已经订购了许多设备,虽然旧,好在还能用。初期的设备投资并不大,目前最关键就是技术上太落后,”唐绍仪对张新吾说,“你拿给我一盒产品。”
张新吾从包裹中拿出一盒火柴递给他,唐绍仪将天津自来火局自己生产的火柴与刚才他点燃雪茄用的瑞典火柴一起摆在李谕眼前,说道:“你能看出问题吗?”
李谕端详了一会儿,“好像颜色有点不对,而且有一盒侧边没有摩擦面。”
唐绍仪哈哈大笑,“果然是李先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李谕眉头皱起来,还不是小问题。
唐绍仪对张新吾说:“专业的问题就由你来提吧。”
张新吾指着天津自来火局生产的火柴说:“李先生一定看出来了,我们生产的是黄磷火柴,但是瑞典火柴却是用的赤磷火柴。”
李谕点点头:“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张新吾说说的“黄磷”与“赤磷”,其实就是现代化学中统一称呼后的白磷与红磷。如果大家伙见过白磷就知道了,很多时候白磷其实就是黄颜色。
白磷与红磷是高中化学学到“同素异形体”时最典型的例子。
虽然它们原子组成都是P,但是白磷的原子结构是正四面体,而红磷则是链状结构。
微观的构成直接影响宏观的性质。
白磷极易燃,甚至在空气中都会自燃,只能放在水中保存,而且白磷有剧毒。
但是红磷的燃点就要高了很多,并不易燃,并且基本无毒。
瑞典人的火柴之所以称为“安全火柴”,就是因为采用了红磷,摒弃了白磷。
张新吾说:“我们生产的黄磷(白磷)火柴工艺上比不过瑞典火柴,现在瑞典火柴价格也压到了一盒70文,对我们冲击太大了。”
创业公司最怕的就是被行业巨头狙击。你可以想象自己刚办了个电商公司,就被马老板盯上的感觉。
李谕拿起来两盒火柴,虽然价格压到了70文,也不便宜,一盒火柴里只有12根。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才舍得用火柴点火。
李谕明白张新吾等人的情况:“现在的问题是不仅产品不行,品牌也比不过洋火柴,甚至安全性都有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