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21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121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121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2/2页)
  
  李基想了想,连忙起身朝着蔡昭姬行礼道。
  
  “谢过昭姬小姐。”
  
  “小事。”
  
  蔡昭姬的声音略有些低地应了一句。
  
  并不是蔡昭姬不想高声,故作羞涩,实在是喉咙不适,若是声音再大一点必显沙哑,这是蔡昭姬不想在李基面前暴露的。
  
  旋即,蔡昭姬又问了一句。“可有帮助?”
  
  李基以着“计谋模拟器”推算一番,发现规划的方案提升到了“56%最大限值”。
  
  这种提升效率比李基提前收集到大量水利典籍,整整看上一天都要快上不少。
  
  更别说假如需要等蔡昭姬先将这些水利典籍默写出来,然后再交由李基阅览,恐怕更是快上十倍不止。
  
  “如若按照今日之进度,或只需五到七天,基便以此为借鉴,彻底完成吴郡最终的水利规划方案了。”
  
  李基有些兴奋地道上一句,看向蔡昭姬的眼神也变得灼热不少。
  
  果然,蔡昭姬有更好的打开方式。
  
  “听书”什么的,果真与单纯的“看书”是不同的享受啊。
  
  须知,在此前的模拟之中,就算李基将蔡昭姬绑到小黑屋里虐待逼迫她默写水利典籍,最终也足足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的效率,又何止提升十倍?
  
  将作者绑回小黑屋用小皮鞭抽着码字,果然是不行的。
  
  还得是笼络对方,然后直接让对方一字一句地在耳边温声念着来得更舒服更享受。
  
  “对子坤先生有所帮助便好,明日子坤先生可再到此处安坐。”
  
  蔡昭姬微微点头道了一句,然后便径直行礼离去了。
  
  而此处亭子本就离偏院不远,既算不得什么隐秘之处,也不在后院之中,只是相对稍息僻静。
  
  李基自行寻了个路,然后去正厅寻蔡邕道了一声,方才离去。
  
  接下来的一连五日,李基都准时拜访蔡府。
  
  每天与蔡邕商议关于书院问题之余,便是静听蔡昭姬背诵水利典籍。
  
  尽管蔡邕依然没有彻底答应下来,但却几乎与李基将关于书院的种种细节尽数商定完毕。
  
  唯一的问题,则是蔡邕担忧仅凭一己之力,未必能够支撑起书院,因此需待广邀的大儒、名士回信,以确认师资,方敢应承下来。
  
  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甚至李基特意抽了一天时间,与刘备、蔡邕一并出城,在城郊挑选了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开始先行对书院进行建设。
  
  一开始,刘备建议将书院建于吴县城内,如此既方便于保护学子,且学子们在城内采买等闲物件也方便。
  
  只是,随着不断以着吴县为中心招收流民,再加上整个吴郡世家皆已迁至吴县,这让导致吴县不知不觉间大量流入人口,以至于吴县城内渐渐已凸显得拥挤。
  
  因此,只能是将书院选址定于郊外。
  
  至于安全问题,且不说吴郡贼匪几乎为之一空,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士子们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亦不是那些一味读书的儒生。
  
  士子佩剑,骑射皆精,这是常态。
  
  并且即使这个时代是“独尊儒术”,但在没有完全依据儒学的科举制出现之前,士子们所精的也绝非一门儒术。
  
  当世大儒,除了儒术之外,几乎都有着不少别的专精。
  
  类似于卢植,不仅是大儒,更是军事家、治政名臣;
  
  便是不通军事的蔡邕,除了大儒之外,还是书法家、音乐家,且对于其余诸子百家也各有见解。
  
  因此,倘若书院当真建立起来,招收了大量士子。
  
  即使当真有着三五百蟊贼,恐怕也根本不会是书院的对手。
  
  而蔡邕虽然口头上还没有真正应承下来,但是李基的这位丈人这段时间却几乎跟焕发新生似的,每日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与书院有关的种种事宜。
  
  至于李基每日与蔡昭姬在府内的亭中相会,蔡邕在暗自观察了几天后,确认两人皆有以礼相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了。
  
  这一日李基再度拜访蔡府,发现蔡邕正在亲自手绘书院建筑图。
  
  李基不禁再一次感慨老丈人的多才多艺,不愧是大汉藏书最多之人。
  
  随后,也在蔡邕的询问下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之余,李基就被蔡邕打发了出去。
  
  而李基则是走在府内已经相当熟悉的道路上,略微绕了一下,很快就看到了正安坐在亭中修书的蔡昭姬。——
  
  PS:大家新年好,今天还会有两章,额外加更一章的说,但是会需要迟一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