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关平 (第1/2页)
“哦?”
劲装青年略感诧异,道:“听你这么说,倒的确是个有本事的。”
说:“名叫杨信?也是安置来的流民吗?”
村正道:“是。”
说:“登记户籍的时候,亦记录了流民祖籍;杨信祖籍河北,自言厌恶曹操,因此携家南下;家中三口人,除杨信之外,还有一个表姐,名叫杨昭姬,一个幼妹,名叫杨幺妹。”
又说:“因为他建房的效率极高,引得村民们侧目,议论纷纷,属下便抽空观察他;他有一口环首刀,使起来十分利落,刷刷几刀,便将一颗竹子削成均匀的篾块。”
“这说明他擅长用刀。”
“次之,此人搬运、塑造泥胚效率极高,日夜赶工,近乎于不知疲倦。这说明他体能强大。”
“最后便是这座新落成的院子——可以看出,他在修造房屋这一块,很是有些技艺。”
“而且我在此人身上,感受到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气质,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此人绝对是一個有本事的无疑。”
然后笑道:“便是公子今日不曾问起,卑下也会择日向侯府举荐此人。”
这个‘公子’,自然是就是关羽的长子,关平。
这里汉寿封地刚刚开张,关羽又要忙碌刘备的大业,自然的,汉寿封地的事情,就落到了关平头上。
汉寿虽然不大,但封地嘛,是一个小王国;所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让初涉此类业务的关平很是挠头。
尤以手底下无人可用。
实际上当前这个时期,刘备都缺乏可用的人才;所以关羽只给了关平二十个士吏,廖化嘛,前两天就离开了。
廖化毕竟有正经的官职,作为关羽的佐官,他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长久留在这里。
能专门跑一趟,指点一下关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为缺乏可用的人才,关平便想到一个办法——从流民中提拔;于是他让担任安置村村正的士吏仔细关注各个安置村安顿下来的流民的情况,如果发现其中有人才,便举荐给他。
——关平一听,笑容满面,道:“果然流民之中亦有人才。”
便道:“所谓择日不如撞日,我现在就去会会他。”
说话间来到溪边柳树下,这儿一艘小舟,正是渡河之用。
桃溪说是溪,平均水面却有近三丈宽,到底已近沅江,七八里就是河口;自然不是捞起裤腿就能过河,须得乘舟。
这一段水流最是平缓,两侧皆有柳树;正好这边一个船桩子,那边一个船桩子,两侧各有一艘小船。若要渡河,便自己撑船。
于是几个人上了小舟,撑起竹竿,很快到了对岸。
杨信和王七要去领口粮,也到了河边,正好撞上。
村长便道:“那不就是杨信。”
便喊:“杨信,你过来一下。”
杨信早是瞧见他们,目光在关平身上多停留了一下。
他认得关平,虽只上回关夫人来桃林村的时候,伴着见过一次。
但印象不浅——不是因为关平是关羽的儿子,而因为关平不是个弱者;若要做一个比较,大抵与李通相仿佛。
旁边王七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低声道:“是侯门公子。”
到底小老百姓对高门大户的公子、老爷有着近乎本能的距离感和敬畏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